美文网首页
乐队的夏天:有的人热爱音乐,有的人只顾自恋

乐队的夏天:有的人热爱音乐,有的人只顾自恋

作者: 傅踢踢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2:49 被阅读0次

    如果要选近期最好看的综艺,我会投票给《乐队的夏天》。

    毕竟,关注、写作流行音乐好多年,乐队能和综艺如此密切地联系到一起,还是头一回。

    说个直观的变化。

    节目开始之前,原本追乐队的朋友都翘首以盼,另一些不太关注乐队的,哪怕流行歌曲听得不少,却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

    可这两周,刷朴树和2000年的,聊张亚东有多迷人的,发着新裤子的《花火》高喊摇滚不死的,越来越多。

    情怀出圈,《乐队的夏天》不负所望。

    目前节目的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4。

    在综艺,尤其音乐综艺这个门类里,已经是高分了。

    要找问题,肯定也不少。譬如乐队的选择范围可以更宽,节目对音乐本身而非流量话题的关注度可以更高,等等等等。

    但做过内容的人都明白,挑刺永远容易,而实现出来,哪怕一个细节,都要经历太多不为外人所知的艰难。

    能有一档节目聚焦乐队和独立音乐,请到流量明星和行业大佬加持,还能放下身段给观众普及基础乐理,对推广独立音乐肯定有正向作用。

    可是不出意外,每次有相对小众的文化门类尝试出圈,就会看到一些声音。乐队也难以逃过。

    简单截取豆瓣短评前几页的热门差评为例好了。类似评价包括但不限于豆瓣。

    逻辑都是相似的。

    1.你们选的这些根本代表不了(我们心目中)的乐队/独立音乐。

    2.你们消费我们私藏的偶像,他们被更多人知道了,就要变质了,不懂的人就要来恶心他们(和我们)了。

    3.如果他们被更多人知道了,以后看他们的演出就难了。

    我尽可能客观地总结这种观点,用两个词感觉比较合适:自私+自恋。

    乐队在国内不好做,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大环境严,没有太多出头的机会,演出的收入很少,能坚持下来,很大程度上的确是热爱在支撑。

    这种热爱本身,伴随才华和努力,也确实会催生动人的作品,让乐手变得迷人。

    可这些不是他们节衣缩食甚至忍饥挨饿的理由。

    类似桥段节目内外讲得太多了。

    比如click#15在节目里就60块钱1小时的场地费半开玩笑地讨价还价。乐队平均月收入1000元。

    新裤子是独立乐队中商业化很成功的例子了,但主唱彭磊还会在节目里拿养娃贵的梗说事儿。是调侃,但也真实。

    旅行团乐队说,有时候演出费用分完之后,都不够打车回家。

    之前有篇媒体文章讲述了节目中117名乐手的职业超过20种,包括教师、设计师、媒体人、理财规划师、程序员等等。

    换言之,光靠乐队收入,根本无法过日子,只能被迫做“斜杠青年”。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辛苦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是为什么新裤子会唱《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这样的歌吧。

    然而有些自诩喜欢乐队的歌迷,批评的理由是文化商人污染了我们心里神圣的东西,乐队火了之后live house会一票难求。

    言下之意,票价涨了,票难买了,喜欢的乐队更火了,但我们轻轻松松百十块钱看演出的日子过去了,我们吃亏了。

    我想不出这不叫自私该叫什么。

    在这样的人身上,和自私相辅相成的特质是自恋。

    自己入坑早,就排挤嘲讽后来人。看到萌新提傻问题就冷嘲热讽,看到乐队有代言就大谈变质,永远把自己搁在鄙视链的最上游,俯视芸芸众生。

    作为一档推广推广独立乐队的节目,难免要讲点基础乐理。譬如简单的和声是什么意思,譬如不插电和效果器。

    于是你就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连这都不懂也配看乐队?”

    人都是从不懂到懂,早晚而已。提前知道几个名词几个故事,在月亮组泡过几年,也没见几个成为专业乐评人啊?

    至于担心自己喜欢的乐队变质,就更有意思。

    每有这样的论调,我总想到马克·查普曼在纽约达科塔公寓门前强杀约翰·列侬前说的那句:“你变了。”

    人哪有不变的。变才是常态。既然你喜欢一个人,就应该相信他有控制自己改变的能力。

    因为变得不符合自己的想象或预期,就失望、愤怒,甚至粉转黑,说到底,喜欢的不是偶像,不是音乐,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那种喜欢的感觉而已。

    这样的人在反对变化、反对推广、反对普及、反对新人的时候,并不是在捍卫音乐,只是在捍卫自己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不过是幻觉。

    我当然理解,每个人都容易陷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芳自赏。因为这是我们躲避现实的方式。

    通过建构一个能让自己站上高处的鄙视链,我们能逃离日常生活中不如意、不顺心、不成功、不自由,沉浸于与众不同乃至高人一等的得意之中。

    于是,听交响乐的瞧不起听流行的,看文艺片的瞧不起看商业片的,剧场观众看不起听演唱会的。

    但这种自满自嗨真的不高级,提供不了任何建设性的东西。

    往往越是担心自己幻觉被敲碎的人,越急于守护自己的优越感。真的游刃有余成竹在胸的人,期望看到的是喜欢和相信的东西,被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喜欢。

    关于艺术普及,有一本著名的书叫《艺术的故事》。作者是艺术史的大神级人物贡布里希。

    他在导论里就开宗明义:

    我们所谓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什么神秘行动的产物,而是一些人为另一些人制作的东西。

    仅此而已。

    尊重欣赏,但不装腔作势。推崇褒奖,但不骄矜自得。这是我觉得最妥帖的关于喜欢的姿态。

    《明日之子3》里有个叫Veegee的选手。关于音乐这个行当,她说了一段朴素而真实的话。

    龙丹妮问她:你如何理解流行这个词?

    她说:你如果能做到让它火,你就是流行。每个人都想成为流行,我不觉得underground的人,他永远想要做那个。这只是给自己的一个台阶。

    对乐队和歌手来说,真正牛叉的不是永远在地下,只有零零星星的观众,而是被很多人知道、喜欢,依然能保持自我。

    对听众而言,迷恋地下,迷恋小众,迷恋“这是我的私人宝藏”,不是什么眼光独到品位卓然,而是需要破除的“我执”。因为喜欢让我们更自洽,但喜欢本身并不让我们更高贵。

    我有很多非常欣赏的朋友前辈,都在做各自领域的普及工作。比如王珮瑜瑜老板,比如田艺苗老师。我最佩服她们的点是,顶着很多非议,坚持把自己热爱的东西推向更多人。

    哪怕那些人原本一无所知。

    这不是艺术的过错,也不是小白的过错,只是没有人去建立其中的联系而已。

    对我来说,这样的普及者是桥,而那些自怜自私的人是墙。普通人未必要做桥,但也不必做一堵自设的墙。

    《乐队的夏天》当然还有进步的空间,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但它是桥。

    至于真正的“乐队的夏天”什么时候会来?

    我们可以慢慢等,只是,不要止步于自私自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队的夏天:有的人热爱音乐,有的人只顾自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ws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