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一帆
马克思将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称为社会的基础,并将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术、哲学和科学等称为社会的上层构造。把社会的‘基础’分成三个阶层。最‘根本’的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会的‘生产条件’,也就是这个社会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与资源。
我所谓条件指的是气候、原料等因素。这些东西是每一个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明显决定这个社会的生产种类,同样的,也决定这个社会的性质与它的整体文化。‘生产条件’之外的另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会里的‘生产工具’。在这里马克思指的是设备、工具和机器这些东西。社会基础的下一个阶层,也就是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人们分工的方式和财产的分配就是马克思所谓的社会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历史所牵涉的主要就是一个谁拥有生产工具的问题。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终会终结,他提出无产于专政的概念,即由无产阶级以武力镇压中产阶级。但在这段过渡期后,无产阶级专政会被一个‘不分阶段的社会’所取代。在这个社会当中,生产工具是由‘众人’,也就是人民所拥有。在这种社会中,国家的政策是‘各尽其才,各取所需’。这时劳动成果属于劳工,资本主义的疏离现象也就到此终止。
马哲的精髓与伟大之处。也是大多数好奇心强与爱思考的人容易犯的错误之一。以往哲学家们致力于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世界,而人类的问题是在于如何改变世界。认知欲的确是马斯洛总结的人类基本需要之一,但的确行动才是我们的目的,认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才是重点,否则就容易变成空想。而解决问题首先就意味着要以对方为中心而不是自己的感受。还要意味着要多行动,天道酬勤,每当想偷懒的时候就想起来马克思的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这是高级的智慧为什么不去遵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