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生活品质极高、品鉴力强的朋友推荐我加了一个严选优品团购群,这个群每天会发布十几个商品团购信息,从食品、日用品、服装应有尽有,且经过筛选,商品性价比很高。
不到10天时间,先后在群里买了山竹、拖鞋、海盐、厨房用纸、垃圾袋、洗衣凝珠、加厚锡纸、爽肤水、管道疏通剂、短袖衫等,虽然每件看起来很便宜,59元、69元、79元,算起来上千元。
直到今天,查看银行卡账单才发现端倪。过后核计一下,只有山竹算是必需品,其它的家里都有存货。
仔细想想,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东西?一是看到团购价格与原价的差额,觉得便宜;二是看到群里的人不停地在晒单,看到这么多人在纷纷抢购,自己也要抓住机会,同时给了一个理由:省钱就是赚钱。
由此及彼,在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场景?我是如此,你是如此,很多人都是如此。
究其本质,是心中的贪念在作祟;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是人性害怕损失的本性使然。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趋利避害,人们都在追逐利益,哪怕是很小的利益也不愿放过;同时人们也在逃避损害、损失,哪怕是一丁点的损失也不愿意丧失。
由表及里,在人生中有多少类似的场景出现?从一个人的进阶与成长的角度来看,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社会中,选择大于努力,平台成就高度。从人性本身来说,很多人都会把自己取得的进阶、成绩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而无视上级给予的培养与助力、无视平台给予的支撑、无视同事给予的鼓励,我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和事。
而且,当你给予你的伙伴指导、培养、提携时,开始时她是懂得机会与平台的重要性,也会感激你的,久而久之,人性的弱点就显露出来,她会把更多的成绩、成就归功于自己,而眼里看到的、心中滞留的就是你哪些事情没帮她、做得不对、不好;她将注意力焦点集中在自己是如何如何付出、如何努力,反复用各种事例来证明自己的努力,直至自我催眠,把自己看成为貌似强大、甚至举足轻重的人,从而造成自我认知与群体认知的差异。
可悲的人,可悲的人性。当一个人把利揽为已有,把害推给外界、推给别人时,这个人就进入一个自怨自艾的轮回中,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活着,更愿意听到奉承、赞美的声音,同时只选取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让自己舒服的信息,直到膨胀。
佛说,贪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有了还想有,给了还想要,永远不满足,有多少能满足?有多少是尽头?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并践行极简生活,本质上是戒除贪念、清理关系、清净内心,这也是我所要追求的境界。
欲海无边,回头是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