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蜗居》时,居然惊喜地发现,海萍的妈妈居然是《知否》中明兰的祖母,盛家老太太。盛家老太太在12年前的《蜗居》里就是一个明白人啊,当她得知自己的小女儿海藻做了小三之后,没有打海藻,而是打了海萍一巴掌。
很多人说,海藻做小三,海萍是主要原因。也有人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海萍要买房。如果当初,海萍听了父母的话,回到小城市里,一家人的生活也会十分幸福。
可是她不愿意发誓一定要在上海立稳脚跟。
最后,她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但是代价好像太大了。
1、为了在大城市立稳脚跟,她吃尽了苦头
电视剧一开始,我以为是部励志剧。
大学毕业后,海萍执意留在大城市。为了省钱买房子,他们没舍得租大房子,二是挤在一间10平米的弄堂里。
两个人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在上海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我相信,当年很多大学生不都是这样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苦中作乐的日子也很幸福。
海萍家每周吃一次肉,吃肉的时候还会把妹妹海藻叫到家里来。她把肉和鱼都夹在妹妹和老公的碗里,自己吃骨头。
海藻一直以为姐姐过得还不错,直到有一天没打招呼去了姐姐家,才发现姐姐平时吃的都是挂面,连把青菜都不舍得买。
更别说买衣服和化妆品了。
虽然说,年轻的时候就要吃苦奋斗。可是这样的节省,他们也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本来他们有一次机会买到房了,可是因为他们定金没有人家给的高,结果房子被人家抢走了从那以后,买房对他们来说成了不可能的事,他们也因此有了执念。
其实,人最怕的,就是执念。越得不到,越想得到。他们就是因为房子,从此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之路。
2、为了在大城市买房,她让女儿成了留守儿童
迟迟买不了房子,他们就在那十几平的小房子里生下了他们的孩子。可是小房子实在装不下那么多人,再加上城里开销太大,海萍只好让母亲把孩子领回乡下去。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微信,可以随时随地视频。那个时候,连电话都还有长途费呢。所以,为了省钱,海萍一个月只给孩子打两次电话,每次不超过2分钟。
为了省钱,她一年就回去两次。
这样一来,孩子跟她非常生疏。见了她根本不亲近。
有一次孩子拿了她钱包里的钱,她给了孩子两个惩罚让孩子选,孩子选的是不让妈妈抱。因为在孩子眼里,妈妈抱她,其实是惩罚。
那一刻,她流泪了。想当初怀她的苦、养育她的苦,以及赚钱养她的苦,统统涌上心头,她暗暗发誓,一定要买大房子,接女儿去上海。
可是孩子需要的真的是大房子吗?孩子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
错过了这几年,将来再多的爱,能够弥补吗?
当她拼搏了那么久也没有能在上海买下房子的时候,当她看到孩子那个样子的时候,我觉得她应该回到小城市里去。
那里也许没大城市那么好,但是那里安稳。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3、为了帮助她实现愿望,海藻成了“小三”
海藻其实是个没主见的女孩子。
她看到海萍执意留在上海,她也跟着留在上海了。她看到海萍想要买房子,所以也想着跟小贝攒钱买房子。海萍需要钱,她想办法去借钱。
其实她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看到姐姐为钱犯愁,她找小贝借钱,可是小贝不借钱,她又恰好遇到不怀好意的宋思明,然后就走上了不归路。
一开始,她是拒绝了。可是后来发现宋思明不仅能给她钱,还能带来更大的好处。比如帮助姐姐海萍解决住房问题、工作问题,帮助姐夫解决高利贷问题。
最初海萍也是不赞同海藻这样做的,可是她在宋思明的帮助之下,一步步达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这速度比自己奋斗了十年快多了。
然后,她就默认了这件事。
最后的结局里,海萍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可是海藻却去国外疗伤,并且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
如果没有海藻,海萍能在上海立足吗?
如果不是海萍执意要留在上海,也许海藻也可以和小贝幸福地过完此生呢。
我们究竟该不该去大城市奋斗?
这个问题,我觉得见仁见智。最主要的,还在于,你心底追求的是什么,还有现实究竟如何。
心中有再宏达的梦想,可是现实困难重重,难以实现,该放弃的时候,应该放弃。
人生不过匆匆数十载,何必为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去付出自己无法承受的代价呢?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璀璨,小地方有小地方的温暖。
任何事情,量力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