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著名的疫情(中)(北宋—明朝)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著名的疫情(中)(北宋—明朝)

作者: 枕着书香入睡 | 来源:发表于2020-08-27 22:32 被阅读0次

    上篇盘点了中国古代疫情录(先秦—唐朝),下面继续盘点北宋到明朝时期发生的疫情。

    尸横遍野  瘟疫横行

    十一、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

    963年,太祖赵匡胤时期:

    “湖南疫”。

    太宗赵光义时期:

    “京师疫,遣太医和药之”。

    北宋时期,瘟疫并不频繁,从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间,整整167年中,只发生14次,平均12年一次。

    瘟疫发生次数少原因之一是北宋朝廷防治措施及时得当,这14次瘟疫中,12次有政府派医官分坊治疗并发药,得以有效的控制。

    古代瘟疫防治

    十二、南宋时期(1107年-1276年)

    南宋恭帝德祐二年:

    “德佑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

    南宋时期,瘟疫较为猖獗,共达28次,占宋王朝流行病总数的65%左右,每隔5年多就有一次流行。南宋朝廷对于疫情控制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虽然国土面积没有北宋大但是瘟疫发生次数却多了,可以影射出南宋朝廷的无能。

    南宋抗疫的主要医学著作

    公元1186年,刘完素著《素问玄机原病式》。该书深入阐发了火热病机等有关理论,重视以寒凉药物治疗外感火热病。

    唐宋时期,已有公共卫生系统。对于疫情的防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十三、元朝时期(1308年-1331年)

    元武宗至元文宗时期瘟疫频发(1308、1313、1331):

    公元1308年

    “春,绍兴、庆元、召州大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

    公元1313年

    “京师大疫”。

    公元1331年

    “衡州连岁大旱,又发生疫灾,死者十九”。

    元末时期,由于朝廷昏庸,加上战事频发,造成腐尸骸骨遍野引发疫情大流行。

    战事频繁瘟疫大盛行

    十四、明朝时期(公元1408—1414年)

    明成祖执政时期,境内频发瘟疫

    公元1408年

    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
    七月江西广信府,玉山、永丰二县疫民死者千七百九十余口。

    从公元1410年到1414年,连续4年

    登州、临海诸州县、河南、陕西、浙江乌程等三县、湖广、武昌等府皆发生民疫。

    朝廷颁布法令,“颁方赐药,急行埋葬”。

    公元1453年-1456年,明代宗朱祁钰时期频发瘟疫。

    公元1453年

    “冬,建昌府属县大疫,死者八千余人,武昌、汉阳疫死万余人”。

    公元1455年

    “四月,西安、平凉疫,死者二千余人”。

    公元1456年

    “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湖广黄梅县春夏瘟疫大作”。——《明实录》

    公元1457年,明英宗天顺朱祁镇一年发生大瘟疫。

    “顺天等府、苏州、遵化等州县春夏瘟疫大作,一户或死八九口,或死六七全家倒卧无人扶持,传染不止。”——《明实录》

    公元1470年-1475年,明宪宗朱见深期间瘟疫频发。

    公元1470、公元1471年,连续两年发生疫情

    “十二月,河间、天府、真定、保定……饥疫”,“五月,京城饥民疫死者多”。

    公元1475年,福建发生疫情并发生传染扩散

    “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无算”。——《明实录》

    明朝主要抗疫著作:

    公元1481年,朱丹溪后继者著《丹溪心法》书中总结了朱丹溪治疗瘟疫的方法:

    “瘟疫众一般病者是,又谓天行时疫。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
    丹溪心法

    公元1507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期间瘟疫频发。每隔三年境内便发生一次大瘟疫流行。

    公元1507年

    “是岁,湖广靖州等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死者四千余人”。

    公元1513年

    “江西瘟疫流行”。

    公元1517年

    “十月,泉州大疫”。

    公元1521年

    “北直隶山东、河南俱旱,福建、福州等府亢早疠疫流行,府县官病死者四十余,军民死者无算。”——《明实录》

    公元1522年-1565年年间,明嘉靖期间瘟疫频繁

    特别是1554年和1565年,京城发生两次大规模瘟疫事件:

    “都城内外大疫,死亡塞道”、“京城饥目疫”。——《明实录》

    公元1580年,万历八年山西大同现大瘟疫

    “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山西通忘》

    公元1633年-1643年,崇祯时期瘟疫频发极其严重。

    据明史统计,共发生大瘟疫达六次,尤其是公元1643年,北京、天津两地,分别于二月和八月发生流行性鼠疫。

    “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明史实录

    明朝又一部关于瘟疫著作,于公元1642年吴又可著的《温疫论》

    吴又可,被称为“治温证千古第一人”。他在1642年著成《温疫论》一书,创制了不少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剂。
    瘟疫论

    公元1633-1644年,鼠疫或是致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末鼠疫始发于公元1633年的山西,并于1641年蔓延到华北地区。公元1644年,鼠疫在北京达到流行高峰,累计已造成北京两到三成的人口死亡,出现了人间地狱现象:

    “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

    鼠疫导致北京防备松弛,李自成大军轻易攻陷北京,崇祯帝自尽,明朝灭亡。

    从北宋至明朝,虽有系统的防疫措施,但是因为战事,疫情愈发严重,可以看出一旦发生战乱,朝廷方面是没有能力控制疫情。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盘点中国古代历史著名的疫情(中)(北宋—明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ah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