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 number (ERC 表示以太坊征求意见,即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数字代表分配给该征求意见的编号),它有点类似电信行业中的 IEEE 标准,ERC 后的数字是每个标准的编码,开发者要在以太坊上发行代币,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
一、 ERC20
ERC20 面世前,开发者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创建代币,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开发者要查看代码,相当痛苦,另外,也没有钱包能兼容那么多代币」。
2015 年 10 月底,几位开发者在 GitHub 上传了一份文档,文档显示,用户可以依据 ERC20,创建具有统一标准的代币。ERC20 的提出者设计了一套流程:在填写代币参数前,开发者先将一组特定函数(接口)集成到他们的智能合约中,之后,完成代币单位、名称、发行总量、所有者、账户余额、通过所有者调用的方法等参数设置,即可完成创建。
在 ERC20 提出前,以太坊开发者必须为每个代币创建单独的 Solidity 智能合约,每个智能合约,都是全新的,那些支持代币转移、存储的交易所、钱包,也必须编写相应的代码,以便兼容,最后出现的情况便是:代币越多,整个过程就越难完成,代币之间兼容性也很差。
ERC20 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作为代币的标准接口,ERC20 完成了代币的标准化。一般情况下,ERC20 代币之间能互相兼容,也可以便捷地与外部交互。
但由于 RC20 代币的智能合约仅支持跟踪、分配资金,不能调用相应的代码,实时更新数据库,如果用户将代币发送到了某些智能合约地址,发送人资金减少了,却可能未被计入对方账户。「简单说,就是用户自定义一个合约,想要转出去一笔账,可惜对方账户检验出错,但是合约还是执行了,转出去的币就消失了,当然找不回来了。」
二、 ERC777
ERC20 优势固然明显,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潜藏着巨大危机。
成千上万的代币、交易所和钱包,都和 ERC20 关系密切,在漏洞无法消除的情况下,开发者开始尝试启动更安全的标准。
2017 年 11 月 20 日,开发者在 GitHub 上提交了以太坊改进协议(EIP,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ERC777。该标准优势在于,它不仅解决了 ERC20 存在的缺陷,还能兼容依据 ERC20 创建的代币,任何基于先前标准的项目都可以顺利地转移到新标准。
由于 ERC20 自身的缺陷,会导致用户不小心将代币发送到一个不支持接收或管理此类资产的合约时,代币会丢失。但如果是基于 ERC777 创建的代币,智能合约可以自主监测对方账户是否拥有某些特征,进而选择执行或拒绝下一波操作,「让智能合约变得更智能」。
为了充分发挥作用,ERC777 在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另外一个标准辅助,即 ERC820,「后者主要是为智能合约的注册方式,确定统一的规则,两者共同作用下,此前以太坊区块链存在的问题——无法确定合约执行函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总的来说,新标准诞生后,扩展了以太坊区块链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创建代币更安全了。
三、游戏双标:ERC721 和 ERC1155
ERC20 适合发币,但区块链不是只有发币。
去年年底,国外一款区块链游戏 Cryptokitties (加密猫)引爆币圈,也开始将 ERC721 带入人们的视野。
ERC721 是 2017 年 9 月,由 Dieter Shirley 提出的以太坊标准,提出者也是加密猫背后的公司——Axiom Zen的技术总监。因此,加密猫能成为较早采用 ERC721 标准的分布式应用,并不意外。
加密猫的逻辑是:通过智能合约记录代币所有权,然后在新的代币基础上,添加猫的毛色、眼色、斑纹等属性,最后显示在网页上。可以说,加密猫将区块链的唯一性、不可篡改应用到了整个 DApp 中。
「不可置换代币」是整个加密猫切入区块链游戏的核心,也是 ERC721 的特征。
但根据现有的机制,ERC721每个代币都需要采用独立的合约,意味着如果是大型区块链游戏,至少需要设立几万个合约,才能定义完所有的道具,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成本太高,几乎无法实现。
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新标准——ERC1155。
此前,如果是采用 ERC20 或 ERC721 的代币,必须由合约规定代币的某一个特征,但如果采用了 ERC1155,它允许合约包含每个代币的 ID 配置信息,以及其他行为。「ERC1155 的灵活性更强,它允许开发者自行选择是批量生成某种特定的代币,或是构建不可被复制的惟一元数据。」
ERC1155 的引入,让用户在区块链游戏中进行多项物品的交换成为可能,也大大缩减了中间的程序,另外,「还极大减小了堵塞成本和 Gas 费用。」
四、ERC1400、ERC1404、ERC1400
ERC20 造就了 2017 年的 1CO 热潮,另一方面,由于发币过程的便捷性,很多融资都处在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后果是部分空气项目浑水摸鱼,很多团队仅凭一份白皮书,就骗走了投资者的钱。代币融资的低门槛和便捷性,也让从业者思考,有没有一种能融合 1CO 和政府监管的方法,让代币融资变得合法起来?
有人提出了几种新的概念:ERC1410、ERC1404 以及 ERC1400,以及在此之上的 STO。
ERC1410 是由 Adam Dossa 等四位开发者撰写的标准,全名为部分可替代通证标准(Partially Fungible Token Standard),该标准是 ERC777 的扩展,因此,会与上文提到的 ERC20 、ERC777 完美兼容。
在 ERC1410 的基础上,ERC1400 增加了证券相关业务会使用到的函数,比如证券增发、相关法律文件存储等。
ERC1404 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证券化监管,它在继承 ERC20 易于部署等优点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允许发行者实施监管权转让限制等。
这三种标准提出前,也有开发者对证券型代币合约进行探索,但大多基于 ERC20 标准,做法均通过监控一个或多个以太坊地址,确定是否通过 KYC、锁定期长短等,再对转账进行限制,但这些都是针对代币地址的尝试。
而 ERC1400 的突破性在于,脱离了对地址的监控,直接针对代币本身进行界定,使之更适用复杂的证券业务场景。
近期,关于 STO 的讨论越来越多,有人甚至认为,STO 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区块链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对于以太坊而言,每个新标准的出现,都是一个绝妙的尝试,比如 ERC20 标准,让发行代币触手可及;ERC777,直接填补了 ERC20 自身存在的漏洞;ERC721 把用户带进了加密收藏品的世界;ERC1155,则拉近了玩家对大型区块链游戏的距离,让玩家们可以想象,有朝一日,区块链游戏里的道具,也会和真实世界的收藏品一样,具有可观的收藏价值。
1CO 狂热结束后,项目方青睐的,依然还是 ERC20 标准,但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寻求合规之道,比如 ERC1410、ERC1404 以及 ERC1400,它们均是在继承 ERC20 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性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