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后感之二十《知行合一1王阳明》

读后感之二十《知行合一1王阳明》

作者: 吴麦麦 | 来源:发表于2016-08-09 22:10 被阅读72次

    这本书看一点点后,就被网络小说给吸引过去了,我是一个没有定力的人,好容易被诱惑和自我诱惑。不过最后花了3天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

    书中一开始的写的是心学的渊源,来自于朱熹的理学和谢九渊的学说,感觉是从几代前开始写,有一点点写小说的感觉。

    文中大部分其实是介绍王阳明,关于他的心学写的比较的少,占书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中心还是比较的明确,知行合一,也就是“致良知”。里面关于看到美女,心里就关系,但是不看,这个美女也依旧存在,一切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这一个观点和《宇宙从我心中升起》有一点像,其实有一点点禅宗的哲学在里面。王阳明有后面的心学的创立,对于他年少时,杜宇佛教和道教的研究和学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他后来完全抛弃了给他基础的这些学说,并且说自己的学说和这些完全不一样,就有一点点忘恩的感觉。

    书中大部分写的是王阳明的事迹,也就是王阳明的军事才能,他最初的得到王琼的推荐在江西剿匪,再后来平定早饭,再后来也是剿匪,平乱之类的,感觉他比较有匪缘把,明末朱厚照那几年的叛乱,几乎都是王阳明搞定的,而搞定了后没有功劳, 额,与,书中写到他封了伯爵府,后来有收回封号了,但是什么时候封没有说明。

    对于军事上的胜利,王阳明归功于他的心学,但是,不得不说,王阳明其实是一个熟悉孙子兵法的人,对于每一次的剿匪,对于首领都是选择攻心,找出对方心理上的弱点,然后重点攻之。有很重的孙子兵法的影子,但是他只字不提,却把所有的功劳全都给了他自己创立的心学。

    一开始我从字面理解知行合一,大概会觉得是儒家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君子,看了书后,知行合一的知,应该是指良知,每一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我理解的还有恻隐之心,但是书中描写王阳明的弟子也提出过,但是被王阳明否决了。

    良知,其实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引导下,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和见闻有关。所以良知有时候就是自己的行为准则,我们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了,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了,只要不欺瞒良知去做,就能存善。

    而这里其实和佛教的很多教义是一致的,甚至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大致是王阳明和众弟子一起游玩,走到一块地,非常的好,山清水秀,风景怡人,他的弟子说了一句,这块地就是之前有人送你,你拒绝的那一块。王阳明一听心里后悔,觉得早知道就答应了。然后后马上反省说这样不就是“贪”了吗?然后把一整天不说话,到了晚上说,我把这个格掉了。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弟子。(这里的格是指格物致知里的格。)

    单单那这一件事情来说,就看出来心学是受佛教的影响,不贪图好的,不贪别人的,一念起一念灭。和《弟子规》里的“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増一辜。”而且,我不知道他一天不说话在那里“格”是格什么,是把那个念头去掉,还是一直在劝慰自己不要介意,他说是这个是贪,我不能有这么一个眛良知的想法,然后就在那里“格”。大千世界,幻灭无常,一念起一念灭,念起容易念灭难,而且已经有了这个想法了,立马忘记是不可能的,能有的也就是释然和放下,而这里也是涉及了佛教的“放下”,而王阳明花了可一天的时间“格良知”来放下。我觉得有一点不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王阳明惊才绝艳的军事天分,或许是王阳明创立心学,一心讲学,几场剿匪不但耗尽心力,而且待遇不公,让他心力憔悴,最后油尽灯枯的把。

                                                                                                                                                    2016.8.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之二十《知行合一1王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bd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