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过报童只读过小学,爱迪生和法拉第凭啥能逆袭成为改变世界的科学家

当过报童只读过小学,爱迪生和法拉第凭啥能逆袭成为改变世界的科学家

作者: 徐俊峰 | 来源:发表于2017-02-22 15:09 被阅读225次

    谁会想到叫卖的报童有一天,能成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而爱迪生和法拉第做到了,他们一个发明了电灯和电力系统,另一个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给世界带来了光和电。而我们今天每天所使用的电力、电子和数码产品等,无不是在这两位科技巨匠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虽然,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家,却有如此多的共同之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发掘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

    一、出身贫寒,都只读过小学,父母却特别重视他们的教育


    (爱迪生儿童时照片)

    爱迪生的父亲是一位苗圃工人和粮食商,母亲是一位老师。就读的小学当时只有一个班级,校长也成了唯一的老师,由于爱迪生经常在课堂上问老师为什么1+1=2之类的问题,而被当成“低能”赶出了学校,从此结束了上学生涯(两个月)。爱迪生的母亲不信自己的儿子是

    “低能”,也有家庭贫穷的缘故,就决定自己教他。于是,爱迪生不仅从母亲那里学会了读写和算术,还在目前引导下对学习和知识产生了兴趣和渴望。爱迪生的父亲,也常鼓励他读书,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只要小爱迪生想读的书,他都会买来。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父母精心培育下所产生的学习和求知乐趣为他以后走向科学实验和发明之路的提供了前提和动力。

    (19世纪英国书店内景)

    法拉第的出身则更为贫寒,他的父亲是一位铁匠,每天为全家的吃饭问题而劳作。小时候他们一家住在马车房旁的房间里,法拉第只接受了极为有限的小学教育,具备了初级的读写和算术知识。法拉第早年正值法国革命和欧洲的战事,英国也颇受影响,人们的工资很低,物价飞涨,在他9岁时,曾经一周只能分到一条完整的面包。在13岁时,法拉第被父亲送进了书店当学徒。而正是这一举动影响了他的一生,不仅解决了他的温饱问题,更得到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法拉第在这里不仅掌握了书店里的书籍装订等技能,更重要的是他有机会阅读大量的书籍,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知识的大门。

    二、第一份工作都是报童,爱迪生初显经商天赋小赚一笔,法拉第空闲时喜欢发问

    爱迪生七岁时,美国经济形势恶化,家里变得更穷了,不得以开始了自谋生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往返休伦港和底特律的一趟火车上当报童。那时的人们还没有手机,在火车上能打发时间的方式不多,所以当乘客们百无聊赖之时,正是报童出马的大好时机,而且那时正处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轰动性的新闻不会太缺。坏消息是爱迪生得先自己掏钱买报纸,到了终点站如果没卖完,就得自己兜底,所以,每次订购是他总是非常小心。爱迪生很聪明,他主动交了一位出版公司负责排字的工人朋友,并说服他给自己看最重要文章的初校样,通过对新闻头条的研究,他学会了估算新闻的价值和能卖出的数量。一般他一趟能卖二百份,有大的战事时能卖三百份。

    有一天,爱迪生获知了一条特大新闻,“在匹兹堡登陆的战事中,有5万人的死伤”。这时他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他开始盘算如何能让旅客知道这个消息并激发他们购买的欲望。最后,他与报务员达成了交易,由报务员通知火车沿途的各车站站长在平时展示时刻表的地方写上有重大战事发生,死伤惨重的消息。作为回报,爱迪生答应给这位报务员提供半年的哈勃周刊,哈勃月刊以及一份每日晚报。交易达成并迅速实施后,还有购买报纸的资金问题没解决(因为比平时订购量要翻几倍,他没有那么多本金)。勇敢的爱迪生,再次施展自己的谈判技能,他直接找到了负责报纸发行的主管,提出了先拿报卖完再给钱的建议,最后,他如愿以偿。这还不算完,爱迪生还会实时观察乘客需要报纸信息的渴望程度进行价格的动态调整(因为很多人在牵挂战场中的家人或朋友)。就这样他积累人生第一笔不算小的财富(搞实验有了本钱),同时给爱迪生带来很大的激励和信心,也为他日后开办大公司积累了经验。

    与爱迪生做报童的方式不同,法拉第主要负责送报纸。工作看似简单,但,法拉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展现的气质,得到了客户的嘉许。有一位教授称他,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满头棕色的卷发,胳臂夹着一包报纸在伦敦的人行道上敏捷地移动。”法拉第非常爱发问,甚至达到了争分夺秒的程度。有一次,他给一户人家送报,向对方喊过话之后,在等待门开的间隙,他把头放在间隔两栋房子之间的铁栏杆上,就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结果就在这时门开了,他赶紧后退,不料他的鼻子被碰出了血。

    三、同有三个好习惯:爱读书、勤奋实验不怕失败,爱记笔记

    两人都是自学成才的典范。爱迪生酷爱读书,即使他在当报童时一有空闲就会跑到底特律的图书馆去看书,读的书包括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休谟的《英国史》、《宗教改革史》、尤尔的《科学词典》、Penny百科全书和牛顿的《原理》等。他不仅重视增长知识和提升理论修养,还特别重视实验,并以此为乐,哪怕百次千次的失败爱迪生依然矢志不渝,正如他的那句名言所说“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迪生的勤奋坚持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一生拥有诸如电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和电力系统等两千多项发明,还拥有一千多项专利。

    读史可以明智,一个国家的兴衰史对个人的发展也能提供十分有价值的洞见和启示。在上面爱迪生读过的书籍中,有两本值得特别推荐一下。

    古罗马帝国的疆域曾经遍布亚非拉,最后被外族完全占领并推翻教训是惨痛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也不是一天衰亡的。其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历史,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人性和群体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古今都是一样的,这本学界公认的历史经典巨著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对我们经营人生、家庭、社群和组织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读物。

    与上本书相比,这本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兴盛史。英国从一个被欧洲大陆轻视的小国,一跃而成为海上霸主以及第一个世界上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不是偶然的,18及19世纪一大批工程师、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能在这个国家大量出现也不是运气使然,这都跟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和思想传统及历史有着莫大的关系,休谟的《英国史》可以帮我们很好的解答。

    (爱迪生画的电灯泡实验图)

    爱迪生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喜欢记笔记。据统计,爱迪生一生保存完好的笔记有500万页之多。他通过有条理的文件记录来避免自己做重复的工作,用笔记来安排工作并进行事项提醒,他也有凌乱的笔记中混杂着发明的思路,他用笔记写诗、书法,记录偶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笔记是爱迪生的发明过程的见证,也为他的创新和发明提供了宝贵支持和保证。

    法拉第从小酷爱读书,而父亲把他送到书店工作,则更让他如鱼得水。因为他能接触到很多最新出版的书籍,其中一本马塞特著作的《关于化学的对话》的书对法拉第影响重大。法拉第在后来在给瑞士的一位物理学家的信中称,他读这本书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因为马塞特女士向一位年轻、无知又充满好奇的心灵打开了通往自然科学丰富现象和规律的大门,他对马塞尔女士充满了无尽的感激。法拉第边读这本书,边进行实验以验证书中的理论。但这对于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收入的装订工来说实在太难了,他用通过加班及周末工作获得的一丁点收入,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艰难得进行着。

    跟爱迪生一样,法拉第也有爱记笔记的习惯,他从9岁开始就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记在笔记本里,随后不管是好的文章、事件、报纸、杂志、讲座、访谈等各种活动和形式,只要他觉得有用有意义的他都会仔细记录下来。后来,他还把参加著名化学家戴维演讲后记录并整理清晰的笔记寄给了戴维,并因此获得成为他助手的机会,并在随后的工作中跟着戴维十分努力地学习、思考和研究,在电磁学、电化学等领域取得很多开创新的成就。

    通过爱迪生和法拉第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学历并不是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就连通常对学历要求很高的科学领域都是如此。看起来卑微的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可以自我放弃的理由,但是读书、学习、思考和艰苦的努力是没有人可以绕过的坎,“在你一无所有之时,你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拼搏”。

    推展阅读

    以上分享的三点是笔者对爱迪生和法拉第进行深入研究和比较后总结而来。如想对这两位科学巨人的生平和人生故事有更多的了解,建议可读下他们的两人的传记

    这本书完整记录了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少年到去世完整的一生。爱迪生的成功是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卓尔不凡成就的典型,他的每一个发明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励志感人的故事。爱迪生的人生不可复制,但他的努力拼搏、不怕失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以传承和发扬。读一下他的人生传记则可以有更加深切的感受,对我们是不可多得的心灵滋养。

    其实,从个人命运的角度看,法拉第的早年遭遇比爱迪生更为悲惨。因为他不仅上学时间少,还要经常饿肚子,父母也不能给他学业的指导,几乎全靠自学,所以从激励的角度看丝毫不逊于爱迪生。这本传记从求学、求知、求真和追求爱情历程等视角,为我们全面展现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态度有爱心和有坚强信念的法拉第形象,开启与他的跨时空对话对我们将有非凡的意义和收获。

    作者:思行享徐俊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过报童只读过小学,爱迪生和法拉第凭啥能逆袭成为改变世界的科学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cm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