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已经结束两天的时间了,依然有非常多的影友沉浸在为母亲庆生的氛围中,不愿意接受假期已经结束的现实。
今天依然是收集了部分的照片作为讲评的素材,为了影友的面子问题,名字就不说了。下面开始吧!
案例一:
十一出行,人多依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上图的问题也依然是这样,背景人山人海的,对视线有极大的干扰。但主要问题应该是下面几个:
1.饱和度低
2.画面偏灰,平、主体不突出
3.pose美姿
4.画面的干扰
照片在拍摄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前期的内容。选择人较少的画面进行拍摄,一般可以在墙边或是看不到其他行人的围栏扶手边拍摄,在拍摄时,应该引导人物的pose,让人物更具曲线美。在拍摄时,尽量让模特放下那些会干扰我们视线的小物件进行拍摄哦!
在后期处理上,我们尽量以饱和度和画面的层次为主要目的,使主题更为地突出。可以压暗环境,提亮主体的部分,使照片的主题更明显。
对比案例: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墙壁的地方进行拍摄,这样人群会偏少一些。其次,通过色彩或是明暗的对比,可以让主题更为突出。
案例二:
1.整体饱和度过高
2.色彩过度生硬、不自然
3.构图没有核心,缺少视觉重点
拍摄风光的摄影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使观众在看到的第一眼,就发现照片的主题。而上面的照片就是如此,在前期的拍摄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画面的表现力。当然,如果前期拍摄不过关,我们可以裁图,进行二次构图。
在色彩上,我们依然需要对饱和度进行调整,过分浓重的色彩,容易让人看着觉得有黏腻的感觉。上图中,我们可以先减少饱和度,然后将色彩的过度做的平滑、自然些,就可以了。
对比案例:
因为同类型的照片不容易找到,所以就给大家看一下类似的吧。上面的照片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画面的中的亮点,然后随着视线的过度到那个小土包,这个就是一个视觉顺序的安排,其次,天空中冷暖色的过度较为平滑。是由暖转冷的一个渐变的过程。这样的照片会更具视觉的张力,画面的视觉冲击感也会更强。
案例三:
咋一看上去,咦,好像没毛病,拍的挺好的,但是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光影的层次过度
2.主题不够突出
3.构图问题
很多影友其实都喜欢拍摄较大的场景,但是,如果你无法很好的把控画面的各种小画面的布局,就会出现上面照片的问题—让人找不到主题。所以,我们可以先通过裁图,对画面进行缩减,将画面的主体安排在九宫格的交汇处,让主题更为突出。
其次,作为这类偏向人文纪实的摄影作品,我们可以略降低对比度,突出水下江南的林静和舒适,让人放空的感觉。这种乡间照片更应该注意主题环境的一个柔和度,对比不要太高,让照片有个过度。而从整体来说高光太亮,阴影过暗了些。
对比案例:
上图就是较为常见的黑白纪实的作品,黑白灰的层次过度可以使照片非常有质感与岁月的沧桑感。
而通常江南水乡的摄影作品大多都偏于柔和,具有视觉的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