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09-1.31
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
1.天才就是集中精力的本领。
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既以为人己愈有”—帮人也是帮己。(互助,共享)
4.“复归于婴儿”—人应该保持某种纯洁甚至于保持某种天真。
5.中国文化的神,不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人格的神(耶稣),也不是神格的之人(释迦牟尼佛)。而是概念之神,概念之巅,概念之高峰,概念之无限,就是道。
6.寻找大道的过程乃是一个命名的过程。
第二讲:道法自然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地—天—道—自然,和谐与一致。
2.任何事情自己运动,自己发展,按照自己的规律来办事,恰恰是道的精髓,是道的核心,是道的根本,就是从根本里头又找根本。
3.从自然得到灵感,从世界得到灵感。
4.提倡任何一种对价值的追求都有它自己的反面,都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
5.“天地不仁”思想——我们要抛弃那个没有出息的依赖的思想,侥幸的心理,幻想的思想,一切都得靠自己奋斗,同时要豁达的对待一切不如人意。你不能靠天地给你摆出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
6.仁义——就是用道德的约束来维持人际的已经被污染了的关系。
7.去孝敬父母,太刻意就不好,故意造作也不好。
8.违背了大自然,违背了事物自己运动的规律,你就会吃苦头。
第三讲:无为是关键
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干某一类事的目的就是表示自己不准备做什么。(刘备身在曹营只种菜)
2.我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你应该自己做榜样,不要老在那里说教念经。
3.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哈的名言是“活着,还是不活,这还是一个问题”。老子让你想的是:“为,还是不为,干,还是别干?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4.”不自现,故明“——⑴不要老想着表现自己,那么你的形象反倒比较清晰。⑵自己没有成见的人,就比较明白。
“不自是,故彰”——自己不自以为是,你的成绩,你的好处,反倒就彰显出来了。(吹嘘过度,会引起逆反心理)
”不自伐,故有功“——不把什么事都放到自己身上,你的功劳人家才承认。
”不自矜,故长“——自己不骄傲,你反倒显得比别人高明。
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你不干那些愚蠢的”为“,就是使那些正常的自然的”为“能够顺顺当当地进行。
6.”无为“——能不能不干傻事,不干坏事,不干无用的事,不干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无言“——能不能做到不说或者少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
7.蝇营狗苟——像一个苍蝇一样地在那里乱飞乱撞经营自己,像一条狗一样,没有尊严地去做一些失去人格尊严的事情。
8.幸福的人生是各式各样的。如学外语,大语种有大语种的好处,学好英语走遍天下。小语种有小语种的好处,人才稀缺,物以稀为贵。反过来,有条件而不肯学习外语,那是一件糊涂事,是不可取的。应做什么,我也许不能提出统一的标准,不可做什么,反而可以向公众提出明确判断。
9.好人和坏人。好人就是有所不为的人,就是有一些事他不能干。坏人就是无所不为的人,就是对他只要有利,他什么事都能干。
10.思想家喜欢把语言搞得审美化,把语言搞得个性化,把语言搞得光泽化。老子说的“无为”就是非常有光泽。
11.治国理政,心细如发是不值得提倡的,事必躬亲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12.不要想那些实际上永远也做不到的事,如永动机。(这个事已经被世世代代证明是干不成的)
13.圣人是不时时刻刻在那里计划什么事,刻意的非要做什么事,而是尊重事物自己的规律,就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模式。
14.上善若水——最高的善,最高的美德,最高的智慧,最高的品格,就是像水那样。
1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代表一种稳定,是一种巨大,是一种成熟,是宽厚也是承担,和仁者的形象相似。水代表灵动,清洁,明亮,顺应,永远有办法。没有固定形状,有点像智慧的品格。
16.“虚静”——“虚”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安排搞得满满当当的,你要给自己保留一下接受信息的空间,要有自我删除机制。“静”就是要保持清醒,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动不动搞煽情,不要动不动犯急性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静的核心是,一个人能把自己主观的东西,欲望的东西有所控制。
17.“闹心”——说这个事太闹心,我觉得真是准确,非常生动,这个事处理不好他就老闹心。闹心的原因是你自己的欲望太多,自己主观的要求太多,而这个主观的要求和客观的世界之间有一点距离,这个客观的世界不可能按照你的主观的要求来运转,所以老子就提出来说:你自己的心静一点。
第四讲:有、无、一、二、三
1.“无”很重要。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音gu,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方。
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地方。
④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⑤户牖:门窗。
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2.对人来说,有的时候需要一点无知或者是未知。(著名的雕塑爱神维纳斯是缺臂的)
3.和成年人相比,青年人无地位,无资金,无可以特别说出来的成就,但是青年人他这三个”无“成就了他一个”有“,他有前途,有明天,有选择的可能性,叫做大有希望。
4.”无“不但带来了可能性,带来了前途,带来了使用价值,它还带来了浪漫。(中国人有歌颂月亮、怀念月亮、想象月亮的情结,幻想着月亮上的嫦娥,玉兔。美国人一项伟大的成就登月,把这些浪漫都弄没了)。
5.运动员获得冠军后,往往提一个口号”从零开始“,就是你在”无“的状态下心情最放松,你的意志最坚强,无地位正是苦干和实干的机遇。这种情况下你不会好逸恶劳,你也不会去依仗已有的权利、资金、或门第或者父母,过不劳而获的生活,无名声正是从头干起,从零做起的开始。
6.“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老子尤其反对盈、满。就是什么事不要搞得太充盈了,太满了。因为不盈所以它仍然还像新的一样,还能吸收新东西,给自己保持一个永远获得生命的可能。
7.上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在中国“一”表达了中华思维的整合能力,一种概括能力,一种综合能力,就是不管什么东西,最后它变成一个“一”。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有了一就有一切。一加一是二,二加一是三,没玩没了加下去就是无穷大,反过来就是无穷小。另外一的好处就是它既是群体又是个体。(一一握手是个体,一场讲座对的是群体)
9.“道生一”——其实就是无中生有,从无形的“道”,生成一个有形的世界,有情的人间。
10.”一生二“——包含一个产生自己对立面的意思。(前后、美丑、生死、善恶、阴阳。健康的生是”道“,那么人生病就是”无道“吗?“道”本身就包含了得病,生老病死任何人都不能逃脱)。
11.“二生三”——任何事物除了对立的两种状态以外,还会有第三种状态,不一定是中间状态,也可能是一种新的状态。也可能是一种结合以后的往前走了一步的状态。(天地人,阴阳和)
12.“三生万物”——因为“三”的意思就是有了“一”,有了他的对立面,那么“一”和“二”互相斗争,又出现了新的东西就是“三”,又有新的东西不断出来了,不就是万物吗?
13."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大道本身意味着,事物在它们的斗争当中,在它们的矛盾当中,在它们的发展当中。出现新的东西,新的可能,也包括和解的可能,和谐的可能。”三生万物“的时候就是各种可能性都可能出现,所以就有了这个大千世界。
14.以”一生二,二生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庸之道“,中庸的意思,有的学者解释说”中“的意思实际上是恰如其分的意思。并不是中间。就是什么事要恰如其分,不要过分。而”庸“的意思就是保持常态。这对于我们的思维方法是有好处的,所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能帮助我们避免走极端,能够帮助我们使我们的思想、行为、做事更加准确沉稳。
第五讲:宠辱无惊
1.“宠辱无惊”——不管是宠爱还是冤枉乃至于侮辱,你不必反应过度,不要一惊一乍。
2.“宠”——这个词不是特别好,你是一个卑下的地位,你才有宠不宠的问题,一个人需要别人宠,他这个处境有点可怜。
3.“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无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为什么宠辱你都会惊呢,你把宠辱看得和你自己的身家性命一样重要,把宠辱就看成了你的身,你的生命的全部,你把什么事都想到了自己的身上,这样的话,你就是宠也惊辱也惊。如果你能够不想自己,能够忘我,能够不考虑自身,那么你还有什么可惊的?
4.怎么解决“人之大患,在有吾身”的“有吾身”——把小我和大我结合起来,不光把它看成你个人的事情,而是把它看成一个众人的事情,看做一个大我的事情,你的境界就会恢弘得多。
5.如何少一点惊——增加你自己的尊严,提高你的人格,增强你的自信。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说你好就真是乐滋滋,就飘飘然。同样,也不因为自己受到一些议论,甚至于被误解,被冤枉或者被别人给栽赃了,就显得非常悲伤。
7.一个人要能稳住自己,听到一句好话,立刻就恨不得跟人亲密无间,听到一句坏话,立刻就翻脸,就恨不得跟人家动刀。如果你是这样一种人,就成不了什么大事,所以人就要增加自信、增加尊严。
8.“钝感力”和“敏感”相对应。就是对有些东西不要太敏感。什么一点一滴的屁事,你都看的清清楚楚,这个人谁还愿意跟他合伙,谁能跟他一块说话。有些东西要能放下,能够视而不见,你只能抓大放小,不能什么东西都亲自过问。
9.我们应该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10.“宠辱无惊”和物极必反这样一个世界观联系起来,你会觉得这个事情不单纯是一个心态的调整问题,“无惊”是一个心态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观问题。
11.一个人在逆境中,很多事都不能做了,但是他还能够学习。
12.“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宋末元初谢叠山。我考虑一件事,我做一件事,我不在乎这一时的得失成败,我不在乎这一时的收益或损失,我不是做小买卖的,赚两毛我就干。我要考虑万世,就是永远的,我这事做的是顺还是逆,是合乎大道还是大逆不道。
第六讲:知白守黑
1.“知白守黑”——我把自己沉浸在无边的黑暗中,然后去寻求、去注视光明。
2.“知其雄,守其雌”——我知道这样才能表现出我的强烈、厉害,但是我经常不那么强有力,我比较温和。
3.“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就是说什么事,我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但是我自己不必急于跳出来,把什么真相都跟你们揭露,都告诉你们。
4.面对世界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做什么都知道,你什么都知道,就无法接受信息了。
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舍”。——我知道什么叫出风头,我知道什么叫荣华富贵,但我宁愿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卑下的地方,一个比较谦虚的地位。
6.该争的时候还要争,该明的时候还要明,该痛快淋漓的时候还是要痛快淋漓。老子处在春秋乱世,他的某些思想我们今人用不着。
7.“知识里手”——你什么事都内行,万事通,无所不知,你不要做这种状态。这种状态人家别人很烦,很讨厌你,你更不容易把事情弄成功。所以就要懂得知和守的区分和距离。
8.“知雄守雌”——我知道怎么去争第一,但是我用不着什么事都争第一,比如代表单位赛球,我好好去争。但吃饭、涨工资就别去争了,该退让的时候退让,该谦虚的时候谦虚。
9.“知荣守辱”——好事多了,都让你全占上吗?你已经得过一个奖状了,行了。第二个奖状,第三个奖状让人家得吧,你再没完没了的,是奖状都归你,是好事都归你,这样最后的结果常常是不妙的,适得其反。
10.“韬光养晦”——“韬”是剑套,把剑放在套里,不要让它光芒四射,锋芒毕露。“养晦”,“晦”就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状态,“养”是保养也是保持。你保持一个不特别扎眼的状态,你不要做人做的太扎眼,做人做的太刺激了。(煮酒论英雄)
11.“难得糊涂”——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你不可能什么事都聪明,什么事都计较,你计较的完吗?每一个人,你的对方也好,你看到的人也好,你为什么瞪了我一眼,你为什么眼瞟了我一下,你为什么一见我你嘴歪一下,如果这样一一追究,这一天你跟别人吵架都吵不完,更不可能有什么成绩了。
12.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13.“大智若愚”——不要那么轻易地来使用你的智慧,不轻易的表达你的见解,在很多情况下不到时候不应该说,很多情况下别人无法接受,你不必急着提,你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方式,即考虑到效果也考虑到实际运作的可能,你在提。大智是不急于来表达自己。
14.“和光同尘”——“和光”把你身上的光辉柔和化,不要刺眼。“同尘”就是和世人和世俗和红尘贴近一点。
15.“搓其锐”——把你的锐气,把你那个针尖麦芒的劲磨得钝一点。不要动不动一张嘴就扎人,就伤人。
16.“解其纷”——“纷”就是纷争,就是你别那么排他,一听到一句话跟你说的不一样,马上就跟人家争,马上就表达不同的意见。值得讨论的问题你讨论,不值得讨论的不要讨论。
17.“和其光”——一个智者,道德高尚的人是有光芒的,你头顶是有光芒的,但是你要把它盖住,不要走到哪里都装不下你,不要走到哪里都语出惊人,老是吓人一跳。
18.“同其尘”——能够和大众、和百姓、和尘世保持联系。因为不管多么伟大的道理都是生活的发现,不是脱离了生活自己面壁思考出来的。
19.“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你用不着跟谁特别亲近,也用不着跟谁特别疏远。
20.“不可得而利”——也不要希望从别人身上捞到什么好处,别人也不要想着从你身上捞到好处。
21.“不可得而害”——你也不要想着能够害谁,你讨厌的人,你打击一下子,你给他制造点障碍,用不着,不必要。反过来也就没人害你,因为你不是一个惹是生非的人。
22.“不可得而贵”——他既不可能把别人封官晋爵,也不可能被别人所宠幸而变得跟高。
23.“不可得而贱”——你想在贬低他也不可能了。
24.“故为天下贵”——这样的人你看着他很低调,你看着他和光同尘,你看着他丝毫不显摆自己,也不包装自己,可是这样的人才是天下最贵重的人。“贵”的意思是,最高尚,受人尊敬,值得珍重,值得敬仰的人。
第七讲:治大国若烹小鲜
1.有些表面上不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一样的,有些表面上一样的东西它们又是不一样的。
2.完全”治大国若烹小鲜“做不到,但是举重若轻,降低这个紧张程度,用一种比较从容,比较自然,比较自信的状态来稳定民心,这样的事是做得到的。
3.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要有节奏,一张一弛,有放松的时候,有紧张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判断问题比较容易有把握。相反你没有节奏,你老是很着急,你可能没有把握。
4.”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治国平天下的人,他们也不觉得自己办的事有多么大,多么装不下,没那事,他觉得这很普通,小菜一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完成大业。
5.“无为而治”——说最少的话,管最少的事,干预最少的过程,然后让个人万物都按自己的规律正常发展。
6.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你要掌握力度,掌握火候,不要搞过大的动作。
7.老子说我有三样法宝,第一样是慈,就是慈爱。第二样是俭,俭省。第三样叫做“不为天下先”,我不走在天下人前头。
8.“力行新政,不悖旧章”
9.“俭”要求政治是含蓄的政治,是精简的政治,是节省时间,节省民力的政治,不要搞劳民伤财的政治。
10“不为天下先”只指在政治上,不要做一些没有经过前人做过的,不切合实际的事情。不要干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第八讲:老子会怎样用兵
1.老子第三十六章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
2.做什么事你要预留一个操作空间,要有一个加速的可能。
3.跟对手周旋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胜则骄,败则馁,有贪欲,愿意自己兴,愿意自己出风头,而不愿意踏踏实实,稳稳重重的。
4.相反相成,尤其是在对敌斗争中,在战争中要充分利用对方的弱点,或者换一个说法,就是要引导对方犯错误,要等着对方漏出破绽。
5.老子懂得天道,天道就是如此,就是相反相成,物极必反,什么事达到顶端的时候,就自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6.鹰可以和鸡飞的一样低,但是鸡永远不可能和鹰飞的一样高。
7.“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战争是很不吉祥的事情,是违反天意的事情,因此在一个大的军事行动之后,必然会有天灾,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或者是别的灾。
8.“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
9.“柔弱胜刚强”——因为柔弱者是正义的,是有较多弹性的,是最讲实惠的,也不会挑衅,不会自找倒霉。
10.整个的中华文化,提倡的是谦虚是含蓄,是不要把什么事情做的太淋漓尽致,要不为己甚,不要把事情做的太过了。
第九讲:老子的养生理论
1.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王蒙解释:在宇宙中,有利于生的元素、有利于生的因子有百分之三十,会促使你提前死亡的因子、这种元素也有百分之三十,你特别希望自己活得长,你特别给自己效劳,想让自己活的好,其结果是你没有变成生的因素,而变成死的因素了,这还有百分之三十。
2.三成生的因素:
(1)、自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从自然产生的,而且“道法自然”。
(2)、大道:一个人和大道能够结合在一块,他就可以做到我们前边所说的宠辱无惊,就可以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就可以做到永远的存在和永远的胜利。
(3)、生命:自然具有的维护生命的能力,生命自己就能调整自己的问题,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要相信生命本身就有一种自我调整的力量。
3.三成死的因素:
(1)、贪欲:你越贪欲,你就越容易走向死地,贪欲之心,他时时刻刻处在一种焦虑之中处在一种恐惧之中,而且又永远处在不满足之中,不满足加焦虑再加恐惧,还想好好活着太难了。“祸莫大于不知足”
(2)、“有为”,过分的有为——你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也是一个死的因素,你太累了,你做许许多多平庸的,无效的,穷折腾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即不利于别人,也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老子的“有为”不是我们说的青年有为的意思,我们当然要提倡有为,有作为,老子说的“有为”是那种刻意的过分甚至于可以说是胡作非为,不自量力,达不到目的的,或者是蝇营狗苟的,追名逐利的,低级下流的,假冒伪劣的这样一些“为”,这样的“为”只能给自己带来最消极最负面的后果。
(3)、“宠辱”——是人对宠辱的计较,老子非常强调人对宠辱应该置之度外,人对宠辱应该用一种更高的眼光来看它。
4.用恬淡来求养生,他提出“要味无味”——就是要吃那些,味道并不是太过于吸引人的东西,吃那些比较平淡的东西,过那种比较平淡的生活。
第十讲: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
1.智慧是一个综合能力,知识是可以量化的。
2.毛主席讲政治,政治就是你团结的人越多越好,让反对你的人越少越好,讲军事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3.我们一切的知识,一切的智慧,要从脚下的土地做起,要从常识做起,要从最实际的长短厉害得失考虑起。
4.你不知道的事千万别假充内行,千万别冒充知道,你冒充知道你就开始丢人,你的公信力就会下降,你办的事就可能办砸。
第十一讲:小国寡民的乌托邦
1.老子提倡的不是把生活复杂化,不是把知识复杂化,而是提倡用最少的信息,来解决最多的问题,用最简单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你面对的那些复杂的挑战。
2.君子之交淡如水,亲戚远来香。——国与国之间该保持距离还要保持距离,人和人之间,该保持距离也还得保持距离。
3.返璞归真——希望回到人类文明早期的那个状态。
4.“五色令人目盲”——目盲不一定指生理瞎了,因为五色缤纷颜色太多了,晃来晃去,越晃越傻,越晃越糊涂,挑眼花了,看东西太多不知道选哪个。
5.不要一味地追求起来没完没了,真正有文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生活的另一面是相当的俭朴。
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最大的祸害就是你不知足,你最大的错处,最大的毛病就是你老想着得到什么东西。
7.大自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不能满足人类的想要。
8.一方面我们尊敬“朴”,喜欢原生态,一方面我们该学还得学,该求知还得求知,该增加自己的见识还要增加自己的见识。
第十二讲: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
1.老子的智慧是一种终极的智慧——它不限制在你的生活经验范围内,而是到了你的经验之外。例如说世界是怎么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一切的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一切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基本的观念,基本的关键是什么。
2.“得道”,就是找到了根本,找到了本源。
3.“道”就是悟,就是心,就是存在,就是本质。
4.有时候智者实际上又处在一个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不被认同,不被珍重的一个地位。一方面他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另一方面又是脱离群众,脱离主流,不为群众和主流所接受。
5.你被明君所赏识了,你应该像儒家一样的讲究忠孝,讲究仁义,你应该讲究为苍生谋福利,但是你遇到挫折了,遇到你不为所用,你不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了;那你也应该有道家的那一套,应该回归于自然,应该听起自然,不要蝇营狗苟,不要做一些不量力的或者乃至于是出丑的事情,更不要去投向龌龊和下流,所以儒道互补实际上也被许多中国士人所接受。
第十三讲:得与失,成私与无私
1.第一一个人不能把私放在第一位,把你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第二求私要付出代价。第三求私的人他并不是要求自己得到利益,得到发展,得到幸福,而是老怕别人比他幸福。
2.私心太过重的人往往还有一点,就是大事他不计较,专计较小事,越是想大事他越有大的气魄,他从大事情上考虑时,反倒考虑问题境界好一点,越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越计较。
3.你感觉自己某些地方有余了,你就想到我比较富足比较有余,我应该去帮助社会,这就是有了道了。
4.“知足不辱”——你自己知道什么事到时候行了,别再有那么多收益了,这样的话你就不会使自己走到被轻视,被非议,那种相对比较耻辱的地步了,就是“见好就收”。
5.一个东西发展到最强壮的时候也就开始衰老了。
第十四讲:得道者的风度
1.有了大道以后,第一你很精微,第二你很智慧,第三你很独特,很概括,别人还不容易摸清你的底细。第四你什么都明白,你该上哪就上哪,可以什么都是,变成古人叫“通人”的智者。
2.不要认为非得要求别人了解你,非得让别人也和你的“道”采取共识,采取相同的认识,因为你掌握的道越深奥,别人对你的了解,对道的了解越有限,约会显出差距来,对此你不必怨天尤人,对此你也不要摆出一副自己是什么样的瑰宝,别人不识货。你不要有这种思想,既然你掌握了道,你就深不可识,别人一时半会弄不清你的学问,甚至于深不可识你才能在取天下的斗争中取胜。
3.既有小心谨慎的一面,又有很温和、很包容的一面,既有该紧张的时候紧张的一面,也有该解冻的时候,放松的那一面,这样的话你的风度是不是就比较好了,你的人格会是一个完整的人格。
4.一个人,两种感觉是最可贵的。一个是分寸感,一个是节奏感。分寸感就是你做任何一件事也不要劲使得不够,也不要偷奸耍滑,不要偷懒,不要老想着坐享其成,该使的劲都用上,但也不要太过分,使了一段劲了,收效如果不是很理想,稍微停一停,看看是不是用力太过了,过于偏执了,或者话说得太过了。再有一种就是节奏感,一张一弛,有松有紧,有进有退,如果做到这些,他就有了自我调剂的可能。
5.自我调剂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把你的状态当成一种最佳状态,一种盈满的状态,一种到了头的状态。完蛋了就是到头了。
6.凡是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你用一种勉强的方法,用一种不要承认现实的方法,给自己往脸上贴金,只能引起别人的厌恶。
7.软实力——就是思想的深邃,风度的美好,亲和力,文化的力量,影响力,说服力,感染力。
第十五讲:逆向切入的处事方法
1.一个人不要急于求成,你不能单线思维,就一条筋,一个人尤其不要表现的自我膨胀,太过分。
2.“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我们要集思广益,群言堂,不要搞一言堂,不要你一个人说了算。
3.你不要把任何事作死做绝,你要留有余地,你要可以经得起——可以来回的折腾,可以来回的分析。
4.“外圆内方”——就是内心里非常方正,非常有原则,但是我处事,接触一般的人,尽量用一种相对不和人发生刺激的,发生对立的,比较随和的态度来处事,但是心里是有底线的,违法乱纪,贪污公款我不能做,但是一般的情况下,我不是得走到哪都那么“事儿”,或者走到哪都那么强硬,走到哪都是得那么另类。
第十六讲:大国之道
1.老子提出你越大越要把自己往下摆,越大越谦虚。
2.我们治国也好,处理一些事情也好,要有正常的速度,要维持一个匀速,不能老是只求快,只求数字,只求那种超长的速度。
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就是过多的说大话,把牛忽悠得无边无际的,遇到这样的人,你不要相信他,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成功。
4.凡把复杂的问题说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皆不可信。凡把困难的任务说得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的,皆不可信。
5.“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对什么事,不要很人为的去做,你要越是想做那个做不到的事,你就越会失败,你越是想把这个东西紧紧抱在怀里不撒手,你就越会丢掉它。
6.“慎终如始”——你到了最后的时候还像刚开头一样小心,谨慎,周到,认真,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样就不会失败了。
第十七讲:虚静、复命、知常
1.“道”——一、大、远、逝、反、夷、希、微、冲、母、宗、渊、湛、牝、淡、损、善、足、余、泛、退、根、若水、恍惚、无为、柔弱、婴孩。
2.老子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重点是“无、天、有、道、大、善、德”。
3.“致虚极,守静笃”——“虚极”就是达到了“虚”,就是“无”的极致。就是我自己没有那么多成见,没有那么多私意,没有那么多焦虑,我不自寻烦恼,也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这样我的心里经常是坦荡荡的。“静笃”,“笃”是诚实,就是特可靠,特老实,“静”的意思是我并不接受外界的那些干扰,我不让自个儿老沉不住气,老在那儿折腾着,或者老不放心,焦虑。就是我该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4.“复归其根”——这个变化之中,会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意想不到的各种现象,各种变动的可能性,但是变动的最后结果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这要回到那个根,就是本,还要回到根本上来,回到本初上来。
第十八讲:老子仍然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