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养孩子,越来越不自信。尤其看他一天天不再以你的感受为中心,而是想怎样就怎样,完全不在意别人为他操碎了心,是那种难堪、气愤、悲哀及深深的无力感。
我既为他不好动总喜欢宅在家而着急,也为他学习不刻苦总有挂科而恨铁不成钢,回头想想,他今年就要21岁了!以上那些还应该是作为母亲而烦恼的事项吗?——就是说我至今还不接受现实,不愿承认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世界了,从小养成的个性不大可能会有所变动,所以你在焦虑什么?关键是你的焦虑有用吗?与事有补吗?
我可能是要自己反省,既然我改变不了他。
早上看老师的一段话:“家里的孩子有些胆大,喜欢冒险;有的胆小,害怕露脸。但是社会需要这两种人的结合,如果我们身边既有胆小者,又有冒险家,那么每个人的生存概率都会提高。“世事安稳时,保守派们可以确保冒险家安然度日;当变革来临时,大胆开拓、锐意创新的人可以把收获的果实分享给胆怯的同伴”。也就是说,无序、混乱的背后是五彩缤纷,是多样化和可能性,容忍孩子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说,各种性格都有所长也有所短。
说到底,我还是不够相信,不相信孩子以他自己的方式也能成长。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他“应该”怎样做,而且为自己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为他好。近半年来,又以孩子逝去的父亲为理由来绑架他,让他凡事要顾念父亲的在天之灵,想想自己也挺烦的。如果当年我有一个这样的母亲,已经足够让我逆反了。这样的家,我肯定也是能逃多远逃多远吧。那为什么又要“双标”自己的孩子呢。
真的是为他好吗?因为自己无法接受,所以否定他对事对物的处理方式,因为一些虚荣心的需要,所以要他一定达到什么样的成绩。这个年纪了,还希望他能象从前一样听话,这不是自己的妄想吗?如果他真是这样一个孩子,那不就成了大家一致鄙视的“妈宝男”了吗?对他的成长又有保益?
多一些容忍,哪怕就此出现了一些错误,让他自己学会承担,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是的,我是标准的中国式父母,让我18岁后从此不管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放松一些,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吧,你的世界没有了他们一样可以精彩。
又想起之前抄录的当时很喜欢的纪伯伦的一句诗:“请在你们彼此的世界中保留一些空间/好让风在你们之间舞蹈/彼此相爱,但不要让爱成为束缚/站在一起,但别挨得太近/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从前我认为它是描述爱人之间,现在我觉得亲子之间一样适用,是呵,不要让爱成为束缚。
”我如何看待,展示了我的眼界。我如何理解,显示了我的心灵。我如何抱怨,透露了我的欠缺。我拥有什么,就只能投射什么。“
不断的反省体察中,我自己,也才可以成长,和孩子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