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思悟摘录九(1)】——《给教师的建议》第81—85条

【阅读思悟摘录九(1)】——《给教师的建议》第81—85条

作者: 冰清九月 | 来源:发表于2021-09-20 07:30 被阅读0次

            一、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这条内容读得很艰难。作为教师经常会说要培养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详细而全面地讲述了八个问题。

        (一)全面发展的首个问题是道德品质。 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不要让某些受教育者感到不公平,是一种不幸。而应当传输给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不卑不亢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任何人都有权利享受幸福的生活。教师对学生要去除“唯分数”论。不要把分数当作衡量评价,一个人的唯一的尺度。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可以鼓舞儿童向上成长的心。

        (二)如何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到,进入这样一座宫殿——它的名字就是知识和教养,以及获取人类文化的宝藏,这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社会的一项最大的福利。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允许做的事和不允许做的事,有值得赞扬的事和应受到谴责的事。同时作为教师,应该使困难的学生,深刻地明白自己所拥有的,懂得什么是“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三)需要的教育。最理想的状态是不贪、克制、珍惜,也就是作者所说培养愿望的文明,愿望的文明是责任感的另一个方面,要培养有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的愿望。

        (四)培养愿望的文明。在人的生活中,满足物质需要与形成、发展、满足精神需要之间,能否建立起明智的和谐。教师要使学生在学校能够低下头学习,掌握知识;抬起头环顾四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唤起每个学生的人格独特性。

          (五)实施普及中等教育,使千百万工人、农民有机会受到高等教育,培养具有中等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者。也要使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就是去从事工人和农民的普通的、“粗重的”平凡的劳动。这就要使一个人从儿童就开始劳动生活。在学校教育中使学生能够把思考和劳动结合起来,并能够收获劳动的光荣感,产生一种自己是劳动的聪明而有才智的主宰者的尊严感。我们要在每一个未来的物质生产的劳动者身上,培养起一种对知识、文化和美的不可熄灭的向往。

        (六)掌握牢固的、深刻的、理解透彻的知识,培养人在整个一生中都在追求“我要比今天知道的更多”的不能动摇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这需要教师耐心、细致、有技巧的引导,同时需要家庭的配合。在学校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经历这三个阶段:做出自己的努力,靠劳动取得成果,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欢乐。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的愿望,他的自我教育之路也就开始了。

        (七)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像作者所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因此,学校要和家庭抱着一致的信念,而且要志同道合,家长学校必不可少。

          (八)培养道德的成熟性。我的理解是培养学生有坚定的信念,懂得自己的责任。最终能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人生目标。

          二、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因此关心学生的健康,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首先,教师要与家庭保持经常的联系,不仅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可以做到家校配合,使学生锻炼身体常态化,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培养好习惯。

            三、“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阅读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有人统计一般情况一个人一生读完的书不超过2000本,所以,选择好书,让学生与书为友。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学生多读名人传记,了解伟人是如何学习的,激发自己血液里的渴望学习的因子,并用最高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建议学生多度科普书,在书中发现生活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这个“思考之室”里还有物理、数学等多种书籍。当学生在学校读了几本喜欢的好书后,他会在家中也主动的拿起书。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度过那些书,书籍对它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让学生爱上书籍,学会在书籍中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

            四、我们的“家长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提到“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教育学应当成为所有的人都懂得的一门科学,家庭或者父母是儿童早期的最重要的教育者,父母的样子决定了儿童的样子,因此,对于父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对于学校教育起到了“减负”的作用。帕夫雷什中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组进行家长课堂,问题犀利,实用性强。看到一条条谈话题目,我也想穿越到学校聆听。

            五、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农村学校教育更有挑战性,农村学校有可能是当地文化的策源地,它对农村的整个智力生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农村中学毕业出来的青年人,大部分永远的离开了农村,而一去不返,渴望成为城市居民。与中国农村的情形相似。在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一条建议中,作者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体验劳动的创造性,愿意参与农业劳动之中,要让智力上发展的、教育的青年人去充实农村。

            在农村学校里,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种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的氛围。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有对知识的需要。有饲马员家有藏书2000本,医生家里连书架也没有。对知识的需求不应用职业决定,也不要把农业劳动看作低人一等,不需要智慧的事。农村学校的教育要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更丰富,眼界更开阔,思维更灵活。让每一个走出校门的学生都能够终身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

    (来源:《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思悟摘录九(1)】——《给教师的建议》第81—85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jm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