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广告的执行中,很多时候,是先有文案后有面面,但也有时候,会先有画面后有文案。
例如摄影师拍了一张很好的照片,打算作平面广告的主画面,就需要文案根据图片配文。
与“先文后图”相比,“先图后文”无疑给到文案更多限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张好图,文案该如何配,才能让这文字不多余,让画面有故事,让作品有张力?
如果图片的信息是1,文案的描述也是1,那么这句文案就是废话,因为你不仅没有传递更多信息,反而挡在图上碍眼,那么这种文案就是失败的。
文案大师托尼·考科斯(Tony.Cox)曾经说过:文案必须要传达画面背后的信息。
Tony老师认为,要让文字与画面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少了任一样都无法完整传达广告的意义,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以他为大众汽车做的平面广告里(见图1),画面是一辆大众汽车的后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后座坐着一个小婴儿。
※ 文案标题:
大众汽车里唯一的喳喳声。
于是人们心领神会,这辆车里唯一的噪音来自婴儿的哭闹,可见这辆车的隔音以及机械状况是多么优良。
林桂枝也说过:
广告的标题与画面是连成一体,互相成立的。画面是什么,不要再去描述这个画面。比方说,这张图的画面是一个小孩在吸毒。
标题没有必要写成:「请保护儿童,避免他们长大后去吸毒」。
因为广告不是图解,你需要做的事情是让它更有意思,更加吸引。
所以她提到的这张平面广告的标题文案是这么写的(见图2):
※ 文案标题:
约翰·唐纳森 23岁
※ 文案小字:
小时候受虐的经历,让约翰更有可能去吸毒,毒品带来的多巴胺刺激,可以对抗受虐儿童内心的痛苦……
这是一张儿童救助组织的海报,画面是一个小婴儿正在进行毒品注射。事实情况是真的有一个叫唐纳森的22岁青年正在注射毒品,虽然他并不是从婴儿就开始吸毒,但是他幼年的受虐经历,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他将来会走上吸毒的道路。
总之,配图的文案,要求文案不能仅仅描述画面已有的内容,而是要讲出画面没有的东西,与画面上显性的信息形成一种呼应,如此制造画面的故事感和张力。
这一类文案常用的3种思考路径,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
讲述藏画面背后的故事:
从画面已有的事物,去延伸讲述画面背后的东西,与画面行成一种呼应,从而让静态的画面,变成富有故事的短片,更加引人入胜。
案例1:(图3)
(画面:一对老夫老妻坐在长椅上拍照)
文案:
这是第二次拍照呢,第一次是结婚
案例2:(图4)
(画面:取经四人组只剩下唐僧、悟空、沙僧)
文案:
精选上等猪肉
2、
赋予画面元素新的特性:
常用方法是“比拟”修辞,分为拟人和拟物,前者是把物拟作人,拥有人的特性,让画面变得鲜活有生命;后者是赋予A物以B物的特性,让画面引人遐想。
拟人:
案例1:(图5)
(画面:拆迁的老社区里的一对石狮子和一只黄狗)
文案:
他们都走了,我们呢?
拟物:
案例2:(图6)
(画面:小男孩在水泥地上吹泡泡,泡泡一个个落在水泥地上,没有破)
文案:
大地沸腾了。
——@lion
3、
从画面拔升出新的价值:
(1)从寻常事物上升到更高层次的价值(图7)
(画面:拆迁的旧砖墙、草丛里的一条石板路)
文案: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来时的路。
(2)从无感情的事物上升到人的情感(图8-9)
(画面:夜幕下的工厂,上方是一轮圆月)
文案:
你是工业时代最后一轮柔情。
(画面:卖气球的人抱着一大坨气球)
文案:
她牵着一群待放飞的未泯童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