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师父的推荐下,购买了胡因梦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
其实我是不知道胡因梦到底是什么人的,对她也没有建立起什么样的概念。只是师父说这本书好,可以看看,我就在网上搜了搜,将这本书买了过来,刚开始这本书到手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心情细看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推移,我的心境也在慢慢发生了变化。
大概一两个星期的时间,自己对这本书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枯燥无味,到慢慢的开始深入其中,从对方的文字中,开始体验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人活着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只有很有限的时间,可以去体会各种各样生命中的精彩,而阅读别人的自传,阅读别人的经历,就好像自己也亲身参与其中,获得了生命中更多的精彩一般。
最近又参加了一个一年阅读二百本书的读书小组,心里有点忐忑,我到底要怎样读书呢?我到底要读什么样的书呢?
想着想着自己心里也有了一些答案,无非是恢复到自己以前与读书的关系那般,让自己沉浸在读书当中,通过书籍来洗涤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内在,提升自己的高度。
未必是需要读什么大道理,大文章,也未必是需要一切向前看、向厚赚,只需要读的自己有滋有味,乐在其中,这就是书籍的意义吧。于是买了一个单肩包,刚刚好可以把一些书随身带着放在包里,闲暇时便拿出来读一读,当你低头看书的时候,与周围低头看手机的人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会显得你很有逼格,我在心里也默默的享受着这种装逼的气氛。
书籍带给人的体验和手机以及别的什么电子产品是不同的,书籍是向来沉稳的、固定的,没有太多繁杂变化的东西,当一本书出来之后,这本书也就是这个样子了,不会变化太多。而手机,更像是一个菜市场,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这里面都有,总有几分嘈杂的感觉。
在读的这本《生命的不可思议》时,我一直也在顺着书籍的内容做一些延伸的思考。
首先是这本书作者,对于性的那种态度,我结合师父的话后,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师父说,对于性,国人是向来习惯性的压抑的,在很多人眼中,这种压抑是一种正常的,一种合乎规矩合乎礼法的一种状态。然而,无论是压抑还是放纵,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在这个度中进行一个好好的把握,这种对于程度的掌握,又不是可以靠区区的语言进行传授的,只能是自己在不断的琢磨中,渐渐地把握火候,渐渐的去调整自己。
曾经听到过一个荒诞的说法,一个羞于谈性的男士,向来是危险和可怕的。因为他们内心的性压抑是特别强烈的,所以总有可能做出一些激动和破坏性的事情。
我不晓得这样的说法对不对?但想来,一个总是习惯性压抑的人,在某些方面必然也会有一些释放性的举动吧,倒也是无论男女。
胡因梦描述的自己的原生家庭也给了我一些启发,之前在师父的那里学到了一个信念,就是说无论你现在怎样,这样的状态,都并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事情所决定的,并不是说原生家庭不好,你这个人就会一定不好。外界事物对你来说,是并不需要负什么责任的,现在的你,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扭曲的人。
外界所有给我们的支持和创伤,都可以是我们成长的基石和养料。只要你有一颗向善的心,那么真善美,便会不断的支持着你,有一种能量,去更好的成长。
贪婪、自私、自卑、猜疑,控制等等,这些负面的经验的想法,并不是来自外界,有可能来自你的内心,当你内心这些负面的想法真正的消除了,真正的让自己变成了一颗真善美的心,那么,外界的一切事物对你来说,都是美好的助力。
不同的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我的这些话可能在一些人眼中,看来是非常有道理的,而在另一些人眼中看来,有可能是一种纯粹的鸡汤。且不论到底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没用的,总有些路是要自己走的,在走路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没有什么进步,但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变迁,事情的变迁,心态的变迁,让我们渐渐变得不一样了,我们在不同的路段,所需要的、认可的、接近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或许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只是是否是自己以为的需要罢了。
我很向往着自己能够把这些路段做一个整理,然后勾勒出一幅成长者的地图。大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能算是我的一个愿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