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志红老师写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一个人接受别人的帮助,就会产生内疚,化解内疚的方式那就是再去帮助别人。
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慷慨地给予和勇敢地接受,形成动态的平衡。
所以一般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不是一方不愿意给予了,而是其中的一方不愿意接受了,不想承担内疚。这样就剥夺了对方化解对方内疚的权利,导致对方很痛苦,这时两人之间就出现问题了。
我一直就是一个不愿承担内疚的人。
上大学时,家里条件一般,但是我性格上有点自卑,可能是从小就形成的。有一个舍友Q特别好,每次都是大方地、且不求回报地帮助我,但由于我是那种不太愿意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让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这源自我错误的认知。
认为接受别人的馈赠意味着自己很穷、潦倒似的。
写论文前期,手机掉进了厕所,因此我不得不重新买一个,当我把买来的手机拿在手里时,舍友Q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开心地对我说:看你买了新手机,我比你还要高兴呢!
她说的是实话,因为她曾不止一次地说:希望我能换一个手机,而这次,也正是有了她在金钱上的周转,我才得以如愿。
这次不得不接受她的帮助,因为不想给家里添负担,后来这笔钱通过兼职还上了。
如果那时没有那600元的资助,我不知道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这件事,也不知道没有手机的痛苦会困扰我多久,我只知道在手机掉进厕所和买新手机之间,已经过去一天了,在这期间我已经验证了:用吹风机吹和送去清洗都无效。
所以,接受舍友的资助——无疑是结束我的狼狈和开启新手机生活的一个关键。
如果我能早点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认知,并且能够明白那些主动、并且愿意帮助我的人她们是多么的真诚和善良,而且她们是真心希望我好,我想我能够摆脱很多不必要的苦闷和坚强。
现在想来,那时果断地拒绝也会让她们的善良受伤吧!
图‖网络
不愿意接受帮助,是因为没看到拒绝背后的代价。
最近一阵,我一直在准备教师招聘的笔试、面试,好在参加的几场考试都进了面试,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报班学还是自学?花钱还是不花钱?
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我想小气又节俭的我是断然不会报班的,我想不了那么深远。
之前我听学姐说,说课背几个模板就可以,而那时,我确实已经开始在整理模板了,我总是把一些事情想得比较简单、比较容易,有时这是一件好事,有时也不是。
当姑姑第一次建议给我报班时,我出于对钱的考虑和对面试的低估,婉言谢绝了,此时,我正一心想出去做一个讲师,创立一番事业,因此对这个也没有太在意。
姑姑第二次提这个事时,我正在从天津返回的车上,那时一改之前的态度,我说:报个班吧,去学习学习。
去天津面试回来,我就平静了很多,重新审视了一下教师的行业,原来自己一直不在意的职业,竟是有如此多吸引人的地方,慢慢地,对它有了兴趣。
后来我就在想这个事,报一个班3000左右,如果没过,也就是最后没被录用,能退2500,只花500元;被录用就不退钱了,我和姑姑商量了一下,觉得报这种协议班比较划算。
用3000元买一个工作,没有比这再便宜的了吧?
而如果我不去花这笔钱,自己备考,也许也能考上,但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考上了,是我的幸运;如果没考上,接下来我是否要花超过3000元的代价去得到一份工作?又会是多少钱呢?
我不知道,也无法计算。
那么我是否要抓住这次机会?
是的,我用姑姑的钱交了费,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实有了一定的提升,甚至推翻了之前我对面试片面的认知,这次则是全面而系统。
结果就是:我真的考上了,得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重要和理性,甚至为我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如果考不上的话,势必我要再次备考,迎接下次考试,但是这个可喜的结果,却缩短了我入职的时间。
背负着这笔钱确实不好受,不过姑姑说家里不方便,她出也没关系,不要有压力。
我回去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立刻让我把钱还给姑姑了,但我要记着这份恩情,将来报恩。
现在看来,接受别人的帮助可以帮我们省很多事,这样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承受内疚也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经常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去完成很多事,因此我们只要保证接受和给予的平衡就好了。
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后慷慨地给予,这才是让能量正常流动的方式。而我,也将慢慢地去学会承受内疚,来改变我接下来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