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种关系模式,你属于哪一种?| 认知之旅

三种关系模式,你属于哪一种?| 认知之旅

作者: 人才加 | 来源:发表于2017-03-23 14:48 被阅读0次

    我们所处的时代

    是一个极速变化的时代

    是一个知识在重构的时代

    是一个人工智能即将引发技术爆炸的时代

    更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

    人才加面向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的创始人公开课“认知之旅”上周二开课,认知之旅的一个小目标,是和大家一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做更好的自己。既然人是社会性动物,既然协作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和人才加面向高管的训练营“知行之道”一样,我们也从相处之道起步,以“三种关系模式”为题开启我们的认知之旅。

    1

    首先抛一个问题给大家,“婚姻为什么需要结婚证这样一张纸?这张纸背后意味着什么?”。在人才加内部公开课上,华仔的回答是“婚姻要合法登记”,桃子的回答是“时间久了,感情会变淡,如果有这张纸,感觉有保障,这也是权益的体现”。这一男一女两个回答很典型,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这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东西在起作用,先买个关子,暂且不表。

    在“得到”上,万维钢有篇文章提到布鲁克斯的“三种浪漫体制”。布鲁克斯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前些天写了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有个16岁移民美国的俄罗斯女作家阿伦森,认为美国人跟他们俄罗斯人爱情婚姻观不一样。俄罗斯人特别相信爱情,相信命中注定,相信爱情来了你就无法抗拒。人们为了爱情,不在乎条件,不在乎金钱,不在乎地位。只要是碰到喜欢的人,一切应该为爱情让路。

    而美国人不一样,阿伦森认为美国人讲究的是选择,谈恋爱找对象像挑选商品一样权衡比较 —— 对方能不能满足我的各种需求,结婚后会不会受约束等等。她批评美国人在感情中过于理性,过分强调自我,有太强的边界意识,不愿意依赖对方,阿伦森认为这种“自强自立”太夸张了。幸亏阿伦森不在中国,如果她看到被万维钢称之为“指标体制”的中国式婚姻观,还不得抓狂。

    北京很多公园,人们习惯将某类人群聚集的地方叫“XX角”。八十年代英语热的时候,有很多英语角,都消逝不见了。现在许多公园里,常有很多老太太聚到一块,每人手上举个牌子,写着自家闺女或者儿子的情况,为自己的子女找对象,人们戏称“婚姻角”。你举一个牌,写着我儿子清华毕业的,哗,一堆人围过来,上来就询问学历、收入、房子、车子、身高、长相等“硬指标”。

    2

    布鲁克斯把俄罗斯人的婚姻观称之为“命运体制”,把美国人的婚姻观称之为“选择体制”,但他认为两种体制都有问题。“命运体制”太过感性,太过草率;“选择”体制太过理性,太过现实。布鲁克斯说,你去观察那些真正幸福的婚姻,既不属于“命运体制”,也不属于“选择体制”,而是“契约体制”。

    命运体制和选择体制,关注的是婚前的相遇,只是相遇的方式不同,一个交由命运决定,一个坚持自主选择。在契约体制下,关注的是婚后的相处,强调婚姻是一个承诺。婚姻也许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遇到一个特别心动的人,也许就结婚了。不同的是,契约体制认为,恋爱到婚姻这一步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结婚后的第二步,双方如何去经营这个婚姻关系。

    布鲁克斯认为,夫妇双方得建立“我们”这个概念。结婚之后,“我们”第一,对方第二,自己第三。双方结婚之后,不应该过分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而应该相互依靠。婚姻并不仅仅是两个人在一起,还有更高的目标,孩子算是一个,比孩子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换句话讲,婚姻让人变得不那么自私,在学习爱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变得更值得被被人爱,从而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现在可以回答前面那个问题了,结婚证这张纸的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东西,当然有,那就是一个承诺,双方共同去经营一段美好关系的承诺。有了这个承诺,在面对问题和坎坷时,不轻易言退,不轻易放弃,成就对方,也成就自己。

    3

    人这一辈子,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婚姻关系只是其中的一种,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种。父母、夫妻、子女、亲朋好友等生活关系,同学、校友、老师等学习关系,同事、同行、上下级等工作关系,还有更多的关系如医生与患者、消费者与厂商等等。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我们的人际网络,我们生活在其中,被这个网络影响,也影响着这个网络。

    在谈关系模式之前,我们先聊聊契约和契约精神。“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中的原义为交易,其本质是一种协作自由的理念。基督教中经常会说人与上帝有个契约“信我者得永生”,关于宗教契约,这里不做展开,感兴趣者自己查查资料,《人类简史》这本书里也有很有趣的描述。

    契约精神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人类的强大源于社会分工和协作,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不仅要和熟人协作,更需要和陌生人协作。协作需要信任,而契约恰恰是对信任的背书,是协作者之间对彼此的一种承诺。

    前面提到三种浪漫体制,可以延展为三种关系模式:命运模式、选择模式、契约模式。这三种模式其实并无冲突,命运模式和选择模式关乎相遇,契约模式关乎相处。在职场中,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公司和什么样的同事,有一定的偶然性,比方你接到一个面试邀约,第二天生病无法赴约,也许就错过了一个不错的职业机会,更诡谲的是,多数情况下你永远不会知道于你而言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机会,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无常”。同样,会“遇到”什么样的公司,其实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我们不断地在权衡行业、公司、职位、发展前景,自己是不是喜欢,与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匹配等等。

    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类人通常容易落入“选择模式”的陷阱。这山看着那山高,总觉得到手的不是最好的,总是莫名地焦虑。在情场,挑着挑着挑花眼了,就干脆不结婚了,有资料说美国30岁以下生孩子的女性中,一半以上是未婚妈妈。在职场,有人频繁跳槽,每份工作干不满几个月,有经验的HR看到这样的简历,基本直接扔一边。有人觉得,既然选择这么难,干脆不选了,爱谁谁,因为懒得动脑筋,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结果自然就是落入“命运模式”的陷阱。

    比相遇更重要的是相遇之后的相处,这正是“契约模式”发挥威力的地方。契约不仅意味着权益,更意味着承诺。承诺首先意味着责任,既要为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为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责任,才可能负担起对他人的责任。承诺还意味着坚韧,遇到问题不轻易退缩,不轻言放弃。只有认识到契约背后的承诺需要担当、需要坚韧,才可能兑现许下的承诺,完成契约,未来才可能有更大的担当,更强的坚韧,这就是成长。

    后记 彩蛋

    下述非正文,是人才加内部认知之旅公开课中的问答,放松下,听听不同个体的不同想法。

    你接受“浪子模式”吗?

    经常看非诚勿扰的节目,有一个小伙子上来说:以前经常去夜店玩,现在年龄大了(30出头),不想玩了,想找个人结婚,踏踏实实过日子。玩够了的男孩子(所谓浪子回头),是否对女孩子更安全些?那些没去过夜店的,结婚以后是否反而会去追求那些没有体验过的刺激?

    未婚女士A:不接受这个观点。

    未婚女士B:接受。

    未婚女士C:不接受。

    已婚女士D:接受。

    点评:对所谓的“浪子模式”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不接受者认为,“浪子”在感情上不忠,爱玩的人,不可能因为玩够了就不玩了。接受者认为,一个是在遇到你之前(既往不咎),一个是在遇到你之后(对你好就行),所以接受。

    未婚男士A:不接受。原因感觉夜店很乱,虽然也有好女孩,但是还是不能接受。

    已婚男士B:不接受。原因心有芥蒂。

    点评:接不接受“浪子模式”,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种关系模式,你属于哪一种?| 认知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nz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