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世界在快速的发展着,每个人都在往前冲,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主要看他读了什么书,有人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看过的书,他对人生的判断和行动都来自于他读过的书。韦力在这本《古书之美》中说:“读古书,会读出自己的小,读出自己的浅薄。” 有一句话是这样形容女子的:“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服,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这一段话激励着很多的人。就像书中被采访的对象韦力,他从来不炫耀他的藏书有几间房子那么多,我们知道收藏古书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提前,韦力同样不表露他有很多的钱,他每天干的事情就是努力工作挣钱买古书,沉浸在古书的世界里,为收藏到的每一本古书写跋,写古书的专栏,让更多的人熟知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
庆山问被采访者韦力,你不仅收藏古书而且还为报纸撰写相关古书的介绍?韦力说:“如果你不能将收藏升华,只停留在聚物的表面,就没有太大意义,只是一个仓库管理员而已。”如果只是有财力,那可以完成收藏古书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只是把古书藏在家里,终有一天在你手里的古书也会失传的,如何让收藏古书变得更有价值,就像被采访者韦力说的,有能力收藏后,也要研究古书,然后为古书做详细的介绍。
我们都知道古书距离我们几百年有的甚至上千年,所以韦力说每次打开一部破损古书,空气中就清晰可见一股细微尘土扑出,呛入口鼻很是刺激,放古书的房间空气里满溢着几百年传至的能量信息。当然我没闻过古书的味道,我只闻过现在化学纸浆书的味道,因为我每天都会和现代的书待在一起。对我们这些外行人来说,只知道古书是珍贵的东西,大概也只能了解皮毛,没有办法深入,但是看完这本《古书之美》后,对古书的入门知识就会有一定的了解。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书读得越多就越不会读书了,会对很多事情产生怀疑;会对有的事情犹豫不决;当初坚定不移的信念忽然发现无力支撑。看了庆山、韦力的《古书之美》后,韦力告诉我们一开始不成体系是必然的,我们都不是天才,都是在读各种书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世界观。刚开始读什么都相信,都觉得有道理,不久后看到相反的 ,就会产生谁说的是对的?疑问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有疑问说明我们对这本书进行了思考,从字里行间读出问题所在,渐渐地会分析逻辑过程中的破绽,这就是到会读书的过程了。换句话说,我们读书需要升华,需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始终处于为读而读的层面,就是不会读书。
读书越多,就能客观看待社会,古人云,读书使人明志,明志二字就代表着客观;另一方面,随着读书的增多,心态更加平和。平和意味着开放,而非仇视,让我们更能明白存在就是合理的真正含义。就像我前几天听陈章鱼的读书法,陈章鱼告诉我们如果把一年读多少本书作为目标,很多人的标签都是一年读了几百本书。如果我们匆匆忙忙的读,来不及思考,书中真正记住的、能用到的,对我们来说很少很少。甚至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书名,突然想我怎么不记得我看过这本书。当我们只在乎读书的量,而忘记读书的质的时候,必然会减少对书的思考、回顾、主动思考等方面,而是被动的接受而这恰恰是最没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韦力在这本《古书之美》中放了大量他收藏到的古书照片,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最简单的古书入门知识,还写了《尚书》《礼记》《别雅》《南方草木状》《太平预览》《龙门造像千品目录》《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乐府诗集》《全唐诗》《东海渔歌》这十篇古文,写了这些古文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背景,并且与古文进行对谈,这几篇古文写的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以前会觉得这些古书枯燥、晦涩、难懂,但是今天看完庆山、韦力的《古书之美》里面对古书的分析,竟然没有了之前的枯燥的想法,也想一探究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