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思维的思考
引子
今天去了一趟所在公司的隔壁兄弟公司,是一家金融公司,和几个产品经理聊装修贷款的事情,因为对对方的组织分工不是很清楚,前前后后和很多人对接过,有点摸不着头绪,回来后就网上查了下隔壁公司的组织结构。里面有一个三四年前就打过交道的人,之前他是做安全风控的,后来去做了金融,就在企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的业务上一直做下去,最近他们公司成立了新的业务部门,是里面的主力军。对比自己公司最近两年的经历,不禁有了很多感慨,对自己的选择回头重新审视,勾出来一个问题,自己苦苦探索追寻的商业究竟是什么?他哪些地方值得我追寻?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追逐的乐趣?
回顾了一下,我在工作中真正涉足非技术领域后,经历的商业有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次接触业务:SNS
第一家公司主页是做网络安全产品的,而我因为对web的喜好,偏向web安全,在那个公司的很长时间是在外面做项目,一个名字很高大上的地方做项目,离开一是因为发现公司分部和总部目标不一致,老板之间有分歧,而我在中间不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二是通过交流发现我的工资太低,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收入;当然最让人激动的原因是新工作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SNS社区。习惯了web1.0的人看到web2.0都会感到兴奋,于是带着激情和梦想就去了这家公司,希望自己能在浪潮之巅。
到了这家公司后,还是从事安全老本行,但是开始接触业务,因为业务才是公司的主旋律,安全只是个逼不得已而存在的部门。除了做好本质黑客攻防方面工作之外,也将自己向SNS主页靠拢,主动去承担更多别人不愿意做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在安全的基础上向核心业务靠拢,迈出了接触商业的第一步。
SNS的核心是人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围绕着人的关系展开各种业务。基于互联网的SNS,核心业务有UGC和游戏两个大的版块,而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广告和游戏带来的收入也成为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我在工作期间曾经因为工作原因看到了公司的财务收入情况,惊鸿一瞥,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开始会在做事情的时候去想收支的事情。想自己工作的价值,是如何在UGC游戏广告增值四个领域上产生价值,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
期间我是base在技术团队的,我交流的对象都是一些技术研发的同学,这群人单纯热情,给了我很多帮助,也是我技术积累的重要时期。可惜的是,对于商业的东西是完全自己在摸索,甚至没有去网上搜索学习,因为商业是一个特殊角度,百度百科里不会告诉我商业是什么。网上的文章无非是媒体标题党,砖家抛概念,或者是既得利益者装神弄鬼。唯一的途径是在工作中去感受,从技术的角度不停去反着思考为什么?
个人的转型
人一旦张开眼看到了另外一个新世界,便再也不会迷恋过去,哪怕那个世界仅有一个微小的缝隙漏了点光。我的机会来自于对一个创业的技术朋友的关注,我希望可以坐垫什么让他的创业项目变的好一点,但是经过若干次尝试后,发现并不起作用。当时我的想法很单纯,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他的项目可以赚到钱,让他的天使投资人不要亏掉。回顾了一圈互联网上各种类型的能“赚钱”的公司,发现除了流量广告和游戏增值业务外,就仅剩下电商这一种奇葩类型了。我决定去电商公司取经。
于是我和半年前就开始一直挖我去电商公司的一个猎头开始正儿八经聊起来,这个猎头朋友也是蛮拼的,我至始至终都没给过他简历,但是最后还是去面试一个技术经理的岗位。面试过程不细讲,我想把事情做成的决心,胜过了我的技能,我面了几轮技术后开始面试产品经理,面试官说产品经理不用写代码,产品经理也没什么具体章法,只要让预期的事情发生就好。我才第一次知道前面两年工作中很少打交道不知道在干嘛的那群产品经理,原来做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就已产品经理的身份入职了。
工作内容已经非常直接,我们叫做业务安全,就是围绕着公司的核心业务做安全风险控制。对比电商和SNS之间风险的不同,就更能明白业务之间的差异。而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就能明白其他公司需要的安全服务是什么了,风险是和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可以说风险和业务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一个公司的业务没有风险就说明业务还不够成功。业务是在目标实体之间构造一个关系并维护这个关系,创业早期是构造关系,成熟后就是不停的维护这个关系,基于这个关系构建更多关系。SNS也罢,电商也罢,甚至是搜索,都是如此,只不过是目标实体不同,构建的关系不同。我们讲的商业,就是对这种实体和关系的统称,还有一些其他说法,比如有时候叫做业务,翻译成技术术语可能就是核心业务模型或者系统架构之类的说法。这之后,我就能很容易的分辨哪个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服务了,做到了隔空把脉。
这期间,同行的圈子里的朋友,大部分都还在技术行业,安全行业的小伙伴们局限在技术安全里,在搭建互联网世界的基本组建上做分析,这是一件很有技术难度的事情,很容易让人沉迷,乐此不疲。
电商业务核心就是 流量 信用 交易 资金 用户这几个方面,业务安全问题自然就是搜索流量反作弊,防炒信,防交易欺诈,控制资金风险,用户帐号被盗用户隐私等。和国内最大的搜索公司的安全小伙伴期间做过交流,果然想法得到印证,最重要的业务安全问题是搜索反作弊和有害内容控制。
产品经理是个奇妙的职业,可以横着发展,我后来除了业务安全外又兼职了会员业务的产品,会员这个玩意就是要把用户伺候好,这期间我的安全的思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很好的处理了安全和用户体验之间的矛盾,抛弃了之前的非黑即白的安全规则控制方式,采用风险量化的方式来控制风险,风险变为了弹性的东西。业务有业务的目标,安全有安全的目标,虽然最终终极目标肯定是一致的,但是在局部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往常的处理方式就是拿拨团队厉害哪拨团队说了算,当两个业务的枢纽都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发现要照顾好两边的其他业务同学的利益,只能用量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世界上果然透明是个很厉害的武器,所有的分歧和争吵都没有了,大家在系统里可以通过量化出来的数字做到动态平衡,安全和体验的矛盾变成了可运营。这种透明带来的效果是惊人的,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后,业务的熵大幅度降低,两边都得到了好处。我也和我的合作团队因为这个风险量化的项目获奖无数,第二年几乎全部得到晋升。
总结一下,这是我第一次处理两个业务实体之间的关系,化解了实体之间老的矛盾,创建了新的关系,生产力便大幅度提升。这种关系现在看来比较简单,毕竟在公司内部,而且正好我在那个可以双边决定的位置上。当然,首先必须要感谢我身边的小伙伴们。
错过的线下商业部分
做安全十年后,便想再拓展新的领域,于是就在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转岗历程,短暂的时间经历了vip业务、母婴业务和交易平台三个地方,作为主力军转战到这两年火起来的O2O领域。辗转期间买了房子生了孩子学了驾照,拥抱了各种变化。
O2O的第一天就开始跑线下商场,连续几周都在商场里泡着研究,还加了二十多个导购员的微信。在这段时间后,我一个技术宅男开始爱上了逛街,这算是个意外的收入吧。由于对线下传统业态不是很了解,我们拿着电商的思路开始套,如何增加客流,如何做活动,会员体系如何能吸引人,交易环节有没优化的可能,商品陈列是否可以改进,缺货断码如何处理,等等若干。我知道这种套电商的思路是走不通的,但悲哀的是我却找不到理由说服我的老板。我尝试着思考线下服务的本质而未能有结果,试图去理解线下商业的本质而不能有突破。最后我用我看到的人心作为了产品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线下广大的导购人员和服务人员,他们是线下的关键角色,互联网的春风吹到线下去,最后野火一定在这里生,不知道如何成功,但是抓住他们/她们肯定不会错,不管怎么样,先用移动互联网把他们武装起来。最后我就用这群从业者的名字命名了我的产品,并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让这群和我一样大部分出身自农村的兄弟姐妹,可以有机会赚的更多,有机会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产品做着做着,问题慢慢就来了,显然抓住一个点是不够的,必须要理清整个关系才可以,这群服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消费者的利益点,我们如何处理?这群服务者的老板的利益我们如何处理?于是产品开始被拖着在这三个角色里面找平衡,整个过程做的非常生硬,我们知道要做消费者心智,我们也知道了O2O的本质是线下渠道利益的平衡问题,但是我们的分析是线性一维的,大部分时候还要套电商的思路,我们的应对自然也就不成招数,业务还没有发展起来,我们很快就被内部的混乱打败了。于是一批人离开,新的一批人加入。企业换血不是每次都成功,至少在局部肯定是有破坏的,在这种大破坏中的混乱中,大部分人都最终被KPI引导,需要对线下商业更深的理解都被忽略了。
我们只在供应链的利益链条上做了简单尝试,还没有搞清楚线下各种渠道之间的差异,也没有清楚线上线下的关系。更没有走入这些利益体的内心深处。我们只看到了现象,没有分析出背后的矛盾是什么,给出的所有的方案都显得无力。
对未来的期望
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华丽转身,也有咬着牙坚持;有为了自己,有为了家人,有为了老板,有为了朋友,但更多是为了那些需要我们服务的客户,这是保持激情的秘籍,也给自己后续工作指了条路。
这里面包含了各种类型的角色,实体类型非常多,关系也非常复杂,需要一双更深邃的眼睛和敏感的心,和他们在一起,去感受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烦恼,发现其中的核心的熵并降低,这就是商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