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绝唱!千古风流人物。

作者: 林初景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16:43 被阅读0次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公瑾破曹军的赤壁。

    四面石乱山髙两岸悬崖如雲,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捲起浪花彷彿冬日的千堆雪。

    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遊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髮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评析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作。他以赤壁怀古为主题,将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波澜壮阔的历史风雲和千古而来的风流人物,酣畅淋漓地泼墨挥写于大笔之下,抒發了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雲人物身上。

    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公瑾的形象。

    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词中也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但这种感慨和遗憾并非失望和颓废。

    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髙唱入雲,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赏析

    清词论家徐电发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东坡遊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髙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东坡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公瑾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阕。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巻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东坡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公瑾,故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公瑾的形象。

    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公瑾,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

    公瑾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公瑾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

    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

    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公瑾束装儒雅,风度翩翩。

    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公瑾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据《三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公瑾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

    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公瑾,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东坡如此向慕公瑾,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

    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公瑾的思想契机。

    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遊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

    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公瑾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

    「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彷彿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髙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续流向旷远的前方。

    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发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辑评

    宋·胡元任《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长短句》:苕溪渔隐曰:「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近时有人和此词,题于邮亭壁间,不著其名,语虽粗豪,亦气概可喜,今谩笔之。词曰:『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戎马长驱三犯阙,谁作连城坚壁?楚汉吞併,曹刘割据,白骨今如雪。

    你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今绝唱!千古风流人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uw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