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需要可靠信息的时候,就去找一个专家——一个比你经验丰富的人。让他谈谈过去或现在发生的事情吧,但不要谈未来。
当我们将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旅行时,总是会查攻略,再制定行程。当我们遇到选择时,却总是会忽视前辈们的劝导,比如老师们会告诉我们上学时就是要好好学习,不要一心二用,结果我们还是会去做兼职泡社团,长辈们会告诉我们找对象不要只凭感觉,能力和物质基础很重要,然后我们还会觉得别人都太势利,觉得理想和情怀更重要。
为什么我们会忽略可靠信息,而选择相信自己的认知呢?书中的例子告诉我们,甚至是知道基本比率的院长也会陷入内视观点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局限,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敏感度,在陷入局限中时,提醒自己开阔眼界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分析你的选择的非常简单的方法:采用外视观点。你不应该相信内视观点——你脑海中的亮丽的情景。相反,你应该忘记它们,然后去查阅基本比率。
在我看来,内视观点更主观,更加感性;外视观点提高了客观度,让决策更有理有据。
分析一下最近作出的决策:是否给孩子报英语培训课程。
内视观点:
英语很重要,自己不能够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只能请专业机构帮忙。起步早一些,孩子未来学习会更轻松一些。
外视观点:
咨询朋友,给出的观点是在经济承受范围内的话,肯定是早接触早受益。
网上搜索信息,孩子的语言发育期是少儿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语言获得机制”,它是少儿获取语言的直接渠道,在0~6岁非常活跃,随年龄增长逐渐弱化,12岁后其作用将日渐消失。
根据基本比率及孩子在体验时的表现是轻松快乐的,最后决策后也就不再纠结了,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呵护孩子的兴趣及好奇心上了。
内视观点等于对自身所在的特定环境的评价。外视观点等于在类似于我们这样的情况下,事情通常是如何呈现的。外视观点更为精确,但绝大多数人会向内视观点倾斜。
我想我错误的理解了这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是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的话,我以为她是要教我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不要依靠别人,相信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为自己的内心竖起了高墙,不轻易接受和认可别人的观点,时常置疑别人是非善意的。
但其实当她强调外面没有人时,是因为看到有些人会夸大外界的威胁,畏惧地躲进自我设定的安全的范围里,战战兢兢地生活,不敢逾雷池半步。她是要鼓励我们迈出来,要相信外面是安全的,没有可威胁到自己的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