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年末。
自从一年前和前男友分手以后,我的生活便开始变得马不停蹄。短短一年又三个月的时间,我在香港做完了两份实习,一份全职工作,并研究生毕业;最后又从风风火火的香港生活中回归到宁静的加拿大生活,开始空闲的“留白”生活。
在香港的生活似乎经历了很多,可是和一年前的自己相比,是否又有真正的变化呢?风风火火的忙碌生活也许只是想逃避去面对那颗满是伤痕的心。马不停蹄地一路追逐也许只是想在某一天再遇到他的时候告诉他“没有你,我的生活也可以很好,甚至更好。”
香港的生活五光十色,总是会给人一种生活完美充实的假象,直到回到了加拿大,在夜深人静中,在孤独黑暗中,才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是多么的空虚、多么的缺乏安全感。再回想起自己的一路,从大四开始就不断地让忙碌填充生活,而这样的忙碌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害怕孤独、缺乏安全感,便要向外不断地获取力量去填充自己的内心。然而这种盲目,这种忙碌一旦消停,自己内在的空虚便尽显无疑。这是不是也是一个signal呢 -- 让自己从对外在的追寻转化为对内在的探索和思考:在这段人生停顿中学会与自己对话,从内在中找到心灵的平静与和谐,同时改变向外找寻安全感和愉悦的现状。只有当内在的力量足够强大了,我想才不会因为缺乏安全感或者恐惧而去做与内心相违背的事情。当自己的内在和外在达到一致性的时候,我想在这样的最佳状态下,自己的感情、工作、生活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
感谢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老板Kenny,引领我走上心灵修行,认识自己的道路。正如他所说的:2018年的关键词是:Love, Balance and Light. 而我2018年的首要关键词应该就是inner exploration -- 认识自己是一生的修行,2018年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起点:通过大量的阅读,创造留白时间去思考和写作,从而逐渐发现、了解自己的内心。
或许可以考虑开一个个人公众号?将自己修行的过程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关于心智模式/思维方式
那天看到Susan Kuang写到的关于心智模式的文章,在此想引用她对于心智模式的思考:
“心智模式是由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Kenneth Craik)在1943年首次提出的。心智模式指的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总结规律、发现模式,在大脑中构建起来的一个用于认识外部世界的“模型”,它包含了我们关于自己、别人以及周围世界的种种假设,并决定着我们理解事物的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模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就是自己心智模式的体现。
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是不一样且不完整的,这种不同与不完整来自个人独特经历,文化教育背景和知识局限所导致的思维定势。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心智模式的区别,不同的心智模式,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而心智模式差异越大,沟通起来就会越困难。
想要拥有更广的视角和更高效的人生,我们就必须努力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具体来说,这种升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获得:
1. 学习新的知识、观念和思考逻辑。
-通过获取新的知识,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完善对世界的认知;
- 通过了解新的思考逻辑,我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规则,更新“思考路线”;而通过借鉴新的观念,我们则可以修正自己的“价值取向”。
2. 反思和总结。学习新知识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范围,而反思则可以帮助修正我们心智模式中那些不准确的认知。通过自我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成见、假设、逻辑、规则,并对它们进行检视,抛弃或者修改那些不准确的认知。关于反思和总结的方法,我比较推荐柳传志的“复盘方法论”。“
在过去的那些年当中,我认为我是一个好问好学的人,可是却一直没有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对于“反思和总结“也做的不尽人意。从2018年开始,我希望可以有意识的、系统性地开始学习与“思维相关”的知识,包括一诺女神所提出的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商业思维的能力。同时学习反思和总结的方法,从旁人的经验中汲取精华并整理发展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总结方法。
关于工作。
事实证明,我是一个workaholic;对事业有野心,希望在接下来的人生中能创下一翻事业。而回顾我过去几年的工作经历,我最需要的是态度上的转变:from experience-oriented to result-oriented。追寻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实际上是我性格特质的一部分,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行动力强,没有过多的考虑,先下手为强。因而我也比别人多了更多的经历和更广阔的眼界。而缺点是效率低下,也许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或者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既然我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够创造出一番事业,那么我就需要成为一个-result-oriented的人:坚定目标,做决定之前三思而后行,细心的审视“下一步”,优化自己的选择从而能够以最高的效率达到自己锁定的目标。
目标之后便是“方法论”
未来的工作生活就像是不断地打升级,无论是打工拿工资还是自主创业,都离不开工作价值和工作效率这两点--再一次非常同意Susan Kuang对于工作方法论的两点总结:
“-工作价值:高单位劳动的价值,比如说从价值较低的劳动转移到价值更高的劳动
-工作效率:降低单位劳动所需要的时间,比如说改善做事的流程和方法”
如何可以从“低价值”的劳动转移到“高价值”的劳动呢?Susan Kuang的总结是:
“我们在劳动过程中要尽量加入自己思考和创意,并且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执行层面。不管你从事的工作内容是运营、设计、营销、还是管理,你都要努力去理解自己所做事情背后的本质,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然后再将这些理解和思考融入到工作当中,以此来提高你的劳动价值。”
而对于改善做事的流程和方法,我觉得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点:内在是对内在特质、特性的把控,包括自控力、专注力 --不轻易被外在因素改变目标和不轻易被外在的诱惑所吸引而中断自己的进步过程。外在则是对外展现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包括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沟通协作能力(情商的培养),以及其他的工作技能。
写了这么多,发现自己逐渐踏进了系统的自我发展的道路,也发现自己对待事情上从“无意识”逐渐转变成“有意识”-- 有意识地去观察自己的内心与思维方式或者行动上的冲突,有意识地去关注并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意识地去记录与反思--希望2018年的启程可以让自己最终成就自身的个人发展和成为自己最终想成为的人。
祝各位2018年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Montreal,Canada
2018.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