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维超感悟
做事情之前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今天金工实习,也就等于是自习课。周五考大物,复习大物的光学,争分夺秒特别认真,一上午就看得差不多了,下午老师讲讲课自己在看看书,光学也就给复习完了。晚上去上晚自习,还是想继续看光学,电磁明天再看,结果一晚上玩玩手机想想事几乎什么事也没干。同样是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跟上午学习的效率相比,大打折扣。
为什么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我晚上更喜欢玩手机吗?都一样。是上午我注意力更集中吗?根据以往来看似乎是晚上还跟集中一点。思考了良久,觉得这中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我心态的不同。上午我是根据目标来安排时间的,我今天要复习完光学,希望时间走的慢点。晚上我是跟据时间来安排任务的,时间在这儿,我不知道怎样去用它,但知道要学习,所以就随便看看光学,希望时间走快点。
这样一想突然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一直一来做事情的方法都是有问题的,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是在追求时间的消逝而忽略了我追求的本质。还是说我自习的这事情,其实我一直以来的专注度是很差的,今天上午还算是我学的很认真的时候了。之所以学的认真是因为马上要考试了,我迫切的希望要快点看完这一章,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很认真,注意力全部放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了,大脑也乐意接受知识。但我平时以及今天晚上是面对大把的时间不知道怎么办,但我又知道应该去学习,所以就拿着书随便看看给自己一种心里安慰,注意力给的是时间的消逝,我希望的是时间快点过去。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一旦期盼的是时间的流失而非学习本身,我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而且我觉得我的身体也会发出一种信号:我现在做的事情不是我喜欢的,所以我希望时间快点过去,本质是在消磨时间。那我大脑对于知识的接受也应该是一种排斥的态度,思维转的也会慢,更愿意去接受玩手机、乱想这些我喜欢的事情。
大一时我很痴迷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自己酷爱的历史被写得精彩纷呈。厚厚的一本书有一百多万字每天一有时间我就喜欢读读,读的时候非常认真,我的企图心也很单纯,多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每读完一部还很可惜,这么快就没了。读完了第六部到第七部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浮躁了,我觉得这么大一本书给看完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迫切的想要读完它,脑子里面对于剧情似乎就给屏蔽了,想着这第七部怎么讲这么啰嗦啊,还看不完。
现在的我去回忆这本书,发现我对前六部的剧情了如指掌,但第七部几乎就没什么印象了。
我在读第七部时,把书读完的那个概念就相当与把时间消耗完一样。使我屏蔽了我所追求的本身,甚至是大脑在排斥它。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我忽略了我真正想要的东西。我要的是知识,而不是内心的一种踏实。对于我的提醒我还是得在做事前给自己确定好目的再去做,我要的不是不虚度时间,而是利用好时间达到自己想要的。
感谢阅读��
分享生活,留着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