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曾静静地写些自己的心情文字了,也很少静下来什么都不做,安静地把内心的声音倾泻而出。然而,文字于我而言,像是老朋友。它不显现在纸上、空间里的时候,也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体内。文字更多的像另一种表达方式,就像有的人心情不好想购物、想与人倾诉一样,文字是我的一种治愈方式。唯有通过文字,我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唯有文字,才能如此舒缓而贴心。
孩子渴望被关注,成人则怕被看穿。所以我越来越少在空间写文。一是不想被人看穿,文字太真实,大多是真情实感。每个人的安全感也在于有一些东西是不能分享的,有一些过去是不能书写的。鲜有人敢于完全地解剖自己,让鲜红的血肉呈现。而我,也是不敢的。二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曾有过写文后有人评论说“乐观点。。。”之类的话。其实很多时候文字只是代表当时的心情,无论是孤独、难过、迷茫还是其他,都只是一时的情绪。我一般不需要安慰,因为文字就是最大的安慰。
今天下午去办了点事,因出门急忘了带笔。问旁边一人借笔,看对方眼睛时觉得应该能记得他的相貌。匆匆写完后,抬头就找不到人了。满室的年轻学子,男生穿着大都是黑色或者蓝色,目光也都是清澈真诚。遍寻无果后,只好把笔好好的放置在原位。人生如寄,也如一段旅程,旅途中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成为好友,相伴而行地度过一段时间;有的人擦肩而过,纵使再相遇也是了无印象;而有的人如浮萍相遇,一抬眼相识,一低头相忘。人的记忆能记得些许儿时小事,却也可能忘却几秒的印象。
事办完后,沿着街道往回走,走入小巷。下过雨后的地面是湿润的,小雨过后,地面湿了一层又不至积水。来往的行人并不多,路旁的小店也多是卖些中老年人的服装。透过玻璃门,看见店主坐在里面,弓着背,身体紧缩。雨虽停了,就偶尔一些雨丝飘落,然而天气还是冷的。穿了棉袄后,我才能勉强在寒风中不瑟缩。来九江这已经是第四年,却是第一次路过一条干净的、清净的繁华闹市区的小巷。小巷有雨才显得格外清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以前以为《雨巷》的意境应该主要依赖于江南悠长蜿蜒又破败的小巷。现在却觉得没有雨,小巷也是干的,也就不会有如雨般朦胧、惆怅的诗境。
毕业在即,工作不急。但也很快就要进入社会了。有人感慨“都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而我向来是不会为离别伤感的。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开启了人生旅程,长大后离别更是司空见惯。一直都知道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告别与迎接中度过,虽然有时也会回忆过去相处时的美好,会想起曾经一起相伴的时光。但不会过度沉溺。我似乎喜欢漂泊,从来不觉得离开一个地方会有多不舍。我喜欢坐火车晚上经过有霓虹灯的城市,喜欢在火车上那个旅客身份的自己,喜欢第二天醒来的一个新城市。我总认为,人只有不断经历离别,才能渐渐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只有不断割舍,不断离开,才能走向下一个新的阶段。
前途不可能繁花似锦,顺风顺水。有时,喜爱、憧憬下一个未知,不是因为它有多美好。而是因为那是全新的,又一个环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或许不断的更新,就像给生活换水,给自己也带来新的不同。热爱生活,不是因为它只有美好,而是因为经历过离别所以更懂得珍惜当下,经历过漂泊从而更看重家庭的温暖。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人从恶中发掘美的创作原则也正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记于2016/11/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