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有两种东西越经常反复思想就给人灌注了时时更新与日俱增的惊赞和敬畏:
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当我们置身旷野仰望星空,
就会有一种不真实的震撼感。
这可能与深渊恐惧症和巨物恐惧症等有所关联。
特定性恐惧症是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它是由特定物体或情景引发的恐惧症状,
这与原始恐惧具有相同的反射机理:
当眼睛捕捉到危险的信号,
并传递给大脑中的杏仁核,
就会激发恐惧感,
启动战斗或逃跑反应的心理机制:
肾上腺素水平提高,心跳加快,头皮发麻、胃部不适,甚至眩晕、呕吐,
此时,
要么快速逃离,要么拼死一搏。
恐惧是人类在长久的演化之中,
为了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的一种本能,
它提高了人类面对强大威胁的反应速度,
有利于我们的生存。
它们甚至不需要真的危险,
只要大大超出我们的日常经验,
比如,
突然置身于巨大的山峰、瀑布近旁,
站在超大体育馆、纪念碑脚下,
或见到巨大的动物时。
而熟悉,则会消除大尺度物体的恐惧,
比如超高摩天楼,
无论没见过高楼的人有多震撼,
它也不会让整天在里面上班的白领有巨物恐惧症。
因为它会成为我们对日常的经验。
人类的安全感,
建立在自己熟悉的、符合经验认知的基础之上,
而身处不符合自己经验的环境或周围出现这样的事物,
则会引发不安、恐慌和警觉,
这是一种长期演化形成的保护机制。
我们即使对宇宙的真实尺度一无所知,
但我们只要抬起头,
就能直观感受到几乎占据了整个视域的星空,
是个完全在我们经验之外的时空。
我们对星空的恐惧和震撼,
归根到底,
是我们的日常与我们头顶上的“真实”之间的冲突。
阿西莫夫有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日暮》:
行星卡尔盖什拥有六个太阳,
在它们的轮流照耀下,
每隔两千年才会有一次真正的黑夜。
届时群星现于天空,
从未见过如此景象的人们,
集体陷入癫狂,文明崩溃。
启示:
开发产品首要:规模感与熟悉感。
理论源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