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303天早安问候。
休斯顿大学的布林·布朗博士曾花费六年时间研究脆弱
她在《无所畏惧:颠覆内心的脆弱》中写道:
”脆弱是所有情绪和感觉的核心,体验情感,就是坦白内心的脆弱。
将脆弱视为软弱,等于将情感视为软弱。”
所以,我们面对自己的脆弱,很难启齿。
但是,我们谈论自己的脆弱越少,我们的羞耻感就越深。
因为脆弱的那部分也是真实的自己,选择彻底隐藏,意味着你不能完全接受真实的你,也害怕对方不能接受真实的你,这样的关系是很难长久维持的。
那哪些人会更容易感到脆弱呢?
1.应该思维的人。
认为事情“本就应该”如何,“不应该”出现其它的情况。
如果我们坚持“应该思维”,不根据实际场合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想法,就很容易处处碰壁,产生挫败感。
2.绝对化思维的人。
认为事情要么是好的,要么就是坏的;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
在这种绝对化、非黑即白的思维下,我们往往会处在极端的情绪中,要么是极端的亢奋、认同,要么是极端的挫败,这种挫败常常发生,就会让人更容易脆弱。
3.灾难化思维的人。
一旦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就认为结果是无可救药的。
夸大是我们思维的一个特点,当我们高兴的时候,看到所有的东西都会很开心;当我们伤心难过时,周围的一切都会变的很伤感。
这种夸大的特点就导致了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把它想象的更糟糕。但是,不管这种感受有多真切,我们都要提醒自己,这只是一种夸大的假象。
所以,当有一天遇到的事情让你感到很脆弱,很无助的时候,不妨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感到脆弱?
我是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当前发生的事情的?
不同的思考模式造就了在同样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是更脆弱还是更坚强,是容易崩溃,还是能激发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所以,摈弃应该思维;觉对化思维;灾难化思维这三种思维模式,你就会让自己面对自己的脆弱时,受挫耐受力变强。
如果,能多勇敢表达自己的脆弱,就会变得更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