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松
禅一,北京广济寺,五台山普寿寺佛弟子。原名周志豪亦名周自豪,自称无能大师,佛门画匠,砚田老牛。职业中国书画工作者。
禅画是心地的花朵,禅画是本地的风光,禅画是度世的标指,禅画是修行用功的方便,禅画是六根假借笔墨纸砚等因缘透过炉火纯青的色法直入心法进而实现对心色二法的超越和解脱,禅画是书道行者修行的境界功夫和方法的一合相。
禅一的画作朴茂、庄严、神妙,和气,线条定而不滞,逸而不飘,题材简单而又深远,直心写意。从禅一画作中我们认识到,禅画与禅宗的见地和修为的关联性,才是禅画之所以为禅画的原因所在。禅宗以文殊般若为核心,以普贤行愿为根本;禅画作者的大智慧即为“文殊般若”,笔墨技法即为“普贤行愿”。
禅画是以大智慧为根本,以高超的笔墨功夫为依托,依循禅宗心无所住的大境界来完成对笔墨技法的融合和超越。作为禅修的方式,禅画作者会意于笔墨之间、融心于点画之中,在表达禅墨洗心、自行化他的同时,更体现了禅画作者的见地和修行的境界。所以说禅画是功夫、境界完美融合而又超越的大因缘的产物。
若把一切的笔墨、技法和构型归属于书画的“有为法”的范畴,那禅画即是具备了一切“有为法”,而又超越之,不拘成法,不着一境,“随心应手”地显现变化不拘的线条和点画。达到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这就需要作者以开般若智慧的“此心”为根本,以“有为”的笔墨技法为妙用,来表现禅画的“清净本然”。
禅一以“有法”来成方圆,又以“无法”自成自然,巧妙地展现了“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这也为书画的研习提供了新的借鉴,首先对一切书画的“有为法”粒粒咬住,把功夫做到位、做透;另一方面,不断净化本心,回归到“恰恰无心用”,再以“无心”之心融化“有为法”,然后“用心恰恰无”地去书写和绘画。
禅一的画不拘泥于固定程式,而更注重“传神”、“凝神”,无不以“见笔”二字为究竟处。正所谓“形相尽打却,心神具宛然”。老和尚作书作画时而遵循常规格局,时而又另辟蹊径,却又处处“发而皆中节”,以对所有“形”和“相”的超越,寥寥数笔,一点一划,处处体现出作者超然脱俗的心灵印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