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分层的意义
- OSI参考模型将通信协议中必要的功能分成了7层。通过这些分层,使得那些比较复杂的网络协议简单化。
- 1.分层可以将每个分层独立使用,即使系统中某些分层发送变化,也不会波及整个系统。因此,可以构造一个扩展性和灵活性都较强都系统。
- 2.此外,通过分层能够细化通信功能,更易于单独实现每个分层都协议,并界定各个分层都具体使用责任和义务。
- 3.分层的劣势,可能就在于过分模块化、使处理变得更加沉重以及每个模块都不得不实现相似的处理逻辑问题。
- 每个分层都接收由它下一层所提供都特定服务,并且负责为自己都上一层提供特定都服务。上下层之间进行交互是所遵循都约定叫做“接口”,同一层之间都交互所遵守都约定叫“协议”。
-
通过对话理解分层:
image.png
OSI参考模型各个分层的作用
-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针对每个应用的协议:电子邮件协议、远程登陆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等
- 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将应用处理的信息转换为合适网络传输的格式,或将来自下一层的数据转换为上层能构处理的格式。接收不同表示形式的信息,如文字流、图像、声音
- 会话层:负责通信管理,何时建立连接,何时断开连接以及保持多久连接,并不具有实际传输数据的功能,正在负责在网络上传输具体数据的是会话层以下的无名英雄。
- 传输层:管理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负责可靠传输确保数据被可靠地传送到目标地址。会在通信两端的计算机之间进行确认,如果数据没有到达,它会进行重发。然而实际上将数据传输给对端的处理是由网络层来完成的。
- 网络层:两端主机之间有众多数据链路,网络层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负责将数据发送至最终目的地址。
- 数据链路层:负责物理层面上互联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数据帧与比特流之间的转换。负责实现每一区间内的通信(通过传输介质互联的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处理)。相互直连的设备之间使用Mac地址实现传输也叫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目的是为了识别连接到同一传输介质上的设备。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都是基于目的地址将数据发送给接收端的,但是网络层负责将整个数据发送给最终目标地址,而数据链路层只负责发送一个分段内的数据
- 物理层:比特流与电子信号之间的转换(0、1比特流与电压的高低、光的闪灭之间的转换),界定连接器和网线的规格
7层通信
- 在7层OSI模型中,如何模块化通信传输?
发送方从第7层到第1层由上至下传输数据,而接收端由下至上向每一个分层传输数据。在每个分层上,在处理由上一层传过来第数据时可以附上分层第协议所必须第“首部”信息。然后接收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首部”与“内容”的分离,再转发给上一层,并最终将发送端的数据恢复原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