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盛传一篇文章《上海退休教授6000长文批幼升小“牛蛙战争”刷屏,字字扎心!》,我看了之后感慨万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篇文章是一位68岁的退休教授写的,讲的是其外孙小学择学不成最终要移民的事情,可能我在上海呆了几年,有一些已为人父人母的上海同事朋友,偶尔也会聊聊孩子教育问题,也可能是因为我自己也是俩娃的妈,所以对于其女儿的焦虑,我非常理解,而对于最终孩子患上多动症的事实,又让人唏嘘不已,苦了孩啊。
在这个社会,诚然我们不可能对孩子放任不管,随波逐流,我们希望给他最好的资源,最好的生活环境,让他能够在里面茁壮成长,但在教育资源不公的情况下,我拿什么爱你,我的孩子!
我不希望你在最好的学校,为应试教育而放弃幸福的童年;但我更不能接受你为了现在的快乐而拿以后的一事无成郁闷撞壁而交换。诚然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他在学生时代学习多好,不是因为他考上了一个很牛的大学,但长大后他的同学圈却是不可多得的人脉财富,优秀的大学环境里的熏陶也是任何一个线上教育不可提供的。
在教育上,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去看待这个因为资源稀缺而略显不公平的社会。曾经有这样一个朋友讲过他们的故事:大宝在肚子两个月的时候,就报名参加了胎教。其实当时也没想要怎样,就是因为在这个城市比较陌生,没有太多朋友,老公忙,怕老婆因为怀孕产生产前抑郁,就想让其多认识些朋友,也能学习一些科学的育儿理念。胎教之后又给娃报名上了早教,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周边的朋友说太超前了,这样孩子多辛苦啊,要知道大宝是满月后就去上早教的。朋友还依稀记得大宝上课的时候偶尔会睡觉的情景,还有满教室爬的情景,但这又怎样呢,她和老公很清楚,就是想让孩子多接触些小朋友,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学习一些养育知识罢了。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也很开心,没有任何焦虑,孩子也很开心,习得了很多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之前朋友是暴躁脾气,有时候会很生气,就想吼老公,但自从有了孩子,她深知夫妻关系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就尽可能不和老公吵架,长期下来,现在俩人真的想吵都吵不起来了,因为有了太多的默契,太多的理解和包容。而偶尔朋友抱怨一句“不理你了”,大宝听了会立马说,“不行,粑粑是我们的好朋友”哈哈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生活本来可以这样很愉快地进行下去,但随着大宝年龄的增加,幼升小的问题在大宝两岁的时候被提上了话题,因为朋友家附近没有优质的小学,朋友没有免俗,一直发愁上私立学校还是买个学区房。最终在大宝3岁左右的时候购下了一套90多平的学区房,200多万,贷款一百多万。。。也有朋友问她你怎么这么大勇气,放弃现在的电梯大房,去爬楼住那90年代的两房。朋友一笑,觉得没什么啊,装修一下一样可以住啊,而且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其实住哪也无所谓了。
而细聊,这个朋友则说,其实买个学区房,一方面确实也缓解了自己的忧虑,但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孩子。她和老公都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们俩毕业后拼了多大劲才爬到现在这样,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这样辛苦,至少不要那么辛苦。所以也没有希望孩子必须考什么名校,只是希望他能够在那个环境里,能够积极上进的学习,能够有一个不错的人脉圈。自己和老公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要求,就像英语班,只是觉得他可以多一个玩的地方,可以有那么多小朋友一起玩,而玩的过程中还可以学到一些东西,那不就是赚了嘛。
所以孩子,你慢慢来,粑粑麻麻只是希望尽可能给你提供一个优秀的环境,让你耳濡目染,让你知道人可以那么优秀,而你自己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我们不希望你背负我们太多的期望,我们也不希望你以后给我们养老,我们只是希望你能轻松点活出自己,享受生活,不必像来自农村的粑粑麻麻那样拼劲全力才好不容易挤进这个中产阶级,你完全可以更省力些,更轻松点,我们不能也不会给你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要你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做到自力更生对社会有用就行了。
就像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2017开学典礼上提出,希望孩子培育美的素养,塑造美的心灵。人生漫长,向美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