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14圣(4)(5) 药圣和医圣

古代14圣(4)(5) 药圣和医圣

作者: 云间大彭 | 来源:发表于2022-01-06 06:27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说两位,不是因为他们是同一个人,而是我们常常会把他们认为是同一个人。

    他们是药圣孙思邈和医圣张仲景

    看,你是不是傻傻分不清呢?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为什么是问号呢?且看下文分解。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陕西人,隋、唐时期的大医学家。

    孙思邈,这感觉像闻太师啊

    而张仲景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名医,姓张名机,字仲景。河南南阳人,他约生于公元150年,约卒于219年。

    孙思邈写了一本流传千古的医书——《千金方》。

    张仲景也写过一本流传千古的医书——《伤寒杂病论》。

    两人都生逢乱世,但孙思邈所处的时期由乱而治,张仲景则由治而乱。

    所以孙思邈由治病而出世,钻研医学之余致力于老庄道家修为,终身不仕,终老山林。对于他的年龄有101岁、120岁、125岁、141岁甚至令人惊叹的165岁多种说法,这也是他的卒年被打问号的原因。

    他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人整理处孙思邈的24项第一,也是前无古人了。

    1.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5.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7.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8.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盘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A

    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

    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而张仲景则一生急民之疾苦,奔走在救死扶伤第一线。当时汉末三国,朝堂上发生了党锢之祸,民间则发生了灾荒和战乱,更要命的是连续发生大疫,对于大疫,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感同身受,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我们的生活完全被分为了疫情前和疫情后,还要与之长期共存。

    当时没有疫苗和加强针,国家也无法组织封城、流调,只能和现在的印度一样采取群体自然免疫,可想而知,当时的死亡率会有多大。

    当时的大疫最主要的就是——伤寒。伤寒(typhoid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类急性肠道传染病。常有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皮疹、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

    张仲景正是在治疗伤寒的第一线掌握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才写成了那部《伤寒杂病论》,这本书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甚至有:

    “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的说法。

    该书后来流传到海外,颇受国外医学界推崇,成为研读的重要典籍。

    两人都流传下来不少传说。

    比如孙思邈就用悬丝诊脉法替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看过病。当时长孙皇后已过了预产期,但是就是生不下孩子,唐太宗听说孙思邈医术高超,就将他请进宫,但是男女授受不清,怎么办呢?孙真人一捻须髯,微微一笑很倾城,取出一根丝线,一头捏在自己手中,一头搭在皇后手腕进行诊脉,号完了脉,取一支银针,在娘娘的穴道上一扎,顿时皇后身子一沉,小皇子呱呱坠地。——还真神!

    同一时间,另一个姓孙的在朱紫国也用这个方法在皇宫里治病。

    还有一次,孙思邈路遇一难产妇人出殡,但是孙思邈一瞥眼发现异常,又拿出 行走江湖的绝学“一针灵”,噗嗤一声扎下去,那“死去”的妇人幽幽转醒不说,又“噗嗤”一声,生下个胖小子。

    上文中孙真人骑在一头猛虎之上,这也有一个故事。传说,孙思邈常在杏林旁为大家治病(所以后世常用杏林来指代医界),有一天来了一头老虎,众人吓得四散奔逃,孙真人也是一惊,好在常年修行,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于是定睛观瞧,发现老虎有病,于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果然妙手回春,将老虎喉咙里卡着的金簪给取了出来,于是这只有灵性的老虎,不再危害人畜,(吃素了?),感恩地为他守护在杏林边,并充当坐骑。药圣仙逝后,老虎绕着杏林哀啸三日,最后不知去向。

    再来说说医圣张仲景的传说。

    传说有个沈神医,年过七旬,但是没有子嗣传人,所以整天惆怅,患上了“抑郁症”。张仲景知道后就给开了一副药,将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丸,外边涂上朱砂,叫病人一顿食用。

    沈神医见了,心道:“小崽子,你玩那,忽悠人呐!五谷杂粮能治病?还一顿吃五六斤这样的丸子,什么丸子啊,大力丸呐!”

    于是将着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把张仲景奚落一番。

    不知不觉,在开开心心地奚落张仲景之余,人渐渐开朗起来了,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病居然就好了。

    难怪有句老话——笑一笑,少一少,笑才是灵丹妙药啊!

    还有一个关于美食和风俗来历的故事。

    话说那时北方天寒地冻,很多人在冬天冻坏了耳朵,张仲景就发明了一种美食,用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这种面皮包好后,样子像耳朵,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穷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穷人不识字,记不住文邹邹的“娇耳”,就简单叫做——饺子。

    后来张仲景驾鹤西去的时候正好是冬至,大家就通过吃饺子来纪念他,于是冬至吃饺子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流传千年。

    现在不会再搞混这两位妙手神医了吧!

    文 | 云间大彭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评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14圣(4)(5) 药圣和医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sf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