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善行无迹,大爱无疆,大丰区丰华街道万丰村的“五老”志愿者张锦华做到了。
2017年张锦华从大丰特水公司退休后,志愿加入村关工委队伍。他退而不休,尽心尽责,展现了一个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本组的李家几代种田,经济条件一般。儿子李兵25岁那年,与女友王芹结婚组成家庭,不久生了一个男孩,小名叫淇淇。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谁知人有旦夕祸福,不如人意的事情接踵而至。淇淇长得可爱,就是学不会说话,到医院检查,诊出是先天聋哑,给全家人打击不小。苦闷之时,李兵的母亲又不幸患上了肺癌,住院治疗。没有想到,此时本该彼此扶持,共渡难关的妻子,却因无法面对这无望的家庭,不顾公婆、丈夫和年幼的亲骨肉,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
祸事接二连三,几乎压垮了这个家庭。李兵父子省吃俭用,东挪西借,尽一切可能治病。可是母亲病情还是不断恶化,于2017年9月离开了人世。大额的医疗费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李兵近于崩溃,一度有了随母而去的念头。但看看疲惫的父亲,又望望年幼的孩子,哪里忍心呢?
这些年面对李家的悲惨境遇,左邻右舍非常同情,平时总是真心帮助,张锦华就是其中的一员。特别是他退休加入关工委队伍后,去李兵家的次数就更多了。他总是说:“我是一个老党员,有责任拉李兵一把,帮助他家渡过难关。”
李兵母亲去世时,父子两人无比痛苦,无力问事。张锦华主动忙前忙后,帮助料理后事,他还帮着申请政府困难救济款,自己又带头捐款,发动大家筹得两万多元,缓解了李家的生活困境。张锦华对李兵说:“一人有难众人帮,这点钱只是先救个急,你不要放在心上。你还年轻,往后的路还很长,早点把家庭的担子挑起来,和父亲儿子一起好好地过日子。”一番话犹如阵阵春风吹暖了李兵寒彻的心,又似缕缕阳光照亮了他无望的路。
这几年李兵家里屡遭变故,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扑在田头。现在,父亲为了多挣钱,早日把债务还清,经常外出打工,田里农活老是跟不上趟。张锦华就帮着组织劳力,无偿帮忙。他又建议李兵釆用一年种两季青大蒜,中间种一季玉米的种植模式,这样使每亩增加了两千多元的收入。李兵看到了希望,脸上又有了笑容。
张锦华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父子合力,尽快还债走出困境,除了种田,小李还应该再找点事做,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他通过多方联系,终于为李兵谋得一份送快递的工作,每月能挣5000多块钱,多吃一点苦一样能把田种好。李兵非常感激:“张伯伯,你的大恩大德,我永远报答不完!”锦华拉着小李的双手说:“我哪要你的报答呢,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比什么都开心。”
李兵送快递后,照顾小孩子的时间比以前少了,父亲在家时间也不多。一天,张锦华对李兵说:“你现在这么忙,带淇淇的事就交给我和伯母吧。我儿子一家在外地工作,老两个正好闲着。”淇淇虽是哑童,但聪明乖巧,讨人喜爱。夫妇俩除了照顾小孩的衣食起居,还教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几年下来,淇淇已经离不开二老了,心里感到两位老人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他常用手语表示:“你们都是好人,等我长大了,也一定会像你们一样,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别人。”
经过辛苦的努力,李家的债已经还得差不多了,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小淇淇也更加懂事了,家里正准备把他送到盐城特殊学校去学习。
这么多年来,张锦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发挥余热,尽到了一个老党员的责任,令人敬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