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王聪聪老师执教《夏日绝句》

听王聪聪老师执教《夏日绝句》

作者: juanz娟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17:22 被阅读0次

            王聪聪老师是洛阳市北二分美茵校区的教科研主任,2016年小学教师培训会上听王聪聪老师的讲绘本《生命树》,一下子被感染。之后,我主动添加了王老师的微信,她每天更新在朋友圈的动态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透过这个窗口,我看到了她及其热爱教育的情怀和执著的教育教学研究精神。今天,有幸这么近距离来接触王老师,激动加亲切,我用手机录下了整节课,反复观看,细细琢磨…… 这是一节很有深度的课!

          《夏日绝句》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古诗三首》的第三首。前两首是于谦的《石灰吟》和郑燮的《竹石》。这三首古诗的人文性教学目标是“民族之魂”,工具性教学目标是“借物抒怀”。聪聪老师把《夏日绝句》单独作为一个课时来讲解。另外,为了辅助教学,还延展了另外两首古诗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三首同一内容的古诗群文教学,立足“怀古诗”体裁,教出独特的感觉。整节课分四个环节来教学:

          第一环节:资料补白明诗意

          这节课的时代背景离学生很遥远,单从字面意思来看,也能理解诗意,但很难去深度理解这首古诗的情感,这就需要去补白,去补充资料辅助教学。那么,从课堂教学来看,聪聪老师在这方面是投入了不少精力的,她从两方面来补白:

            补白一、对“项羽”人物性格的补白,来辅助诗意的理解。

            用了三个小故事和一个视频来辅助教学。第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叔叔生活,他不喜欢叔叔教他读书识字、舞刀弄剑,他说:“要学就学万人敌。”于是叔叔教他研习兵法。第二个是“秦始皇南巡路过时,他跟叔叔挤在人群中看热闹,突然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叔叔吓得赶紧把他拉回了家。第三个故事“秦朝末年,他和叔叔组成的起义军仅用三年时间就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古人评价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分享的视频是项羽江边自刎的电影片段。王老师边分享边引导学生梯度了解诗中人物项羽的性格与志向,感知他的勇猛、自信、野心、以及深爱子民的情怀。为下文诗人李清照“思项羽”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补白二、对古诗创作背景进行补白,来辅助诗人情感表达的教学。

            出示创作背景: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宋朝的皇室成员和大臣们仓皇南逃,在临安(现杭州)重新建都,称为南宋。这些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不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是在新建的都城中过着享乐的生活。李清照夫妇在逃亡路过乌江时写下《夏日绝句》。王老师通过创作背景的辅助让学生明白诗人李清照来乌江的原因是逃亡,是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逃跑妥协的行径造成的,故而使学生体会诗人“至今思项羽”的真正情感是借项羽的坚守来对比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逃跑妥协不作为的行径。进而用“这首诗还气死了一个她最亲的人”来升华到也是对她的丈夫赵明诚当时也弃城逃跑的讽刺。在充分理解诗人当时心情的基础上来理解重点词语“人杰”、“鬼雄”、“思项羽”、“不肯”的含义,并且多种情景引导朗读。学生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情感,感情朗读真情流露不言而喻。

            第二环节:群文对比教“怀古”

            这首《夏日绝句》和本课的另外两首古诗《石灰吟》《竹石》,它们的体裁在这个语文S版六年级版本里是被定格成“托物志”或“借物抒怀”来教学的,但王老师的立足点却非常有新意,她的立足点是于“怀古诗”的体裁呈现,那相对于“借物抒怀”来说,这个“怀古诗”的体裁就更加的有了新意,至少于我来说这个环节一下子就有了色彩,有了神秘感。这就是我所说的有深度的原因之一。

          这个环节的教学聪聪老师首先用“像这样怀念古人的诗叫做“怀古诗”来过度,讲了”怀古诗”定义:一般指诗人来到某一古迹,触景生情,想起和此地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引起感慨,用诗歌的形式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并讲解“怀古诗”一般结构形式: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然后引出拓展的两首古诗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来对比《夏日绝句》进行对比分析理解。王老师教大家理解这两首古诗诗意的方法也很特别,她是把古诗包在文章里进行的,这也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文包诗”。如下:

            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任期 满后他带着随从回京。一天,王安石一行人来到乌江亭。汹涌的乌江水拍打在岸边的礁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王安石对随从说:“看,这就是项羽乌江自刎的地方。” 随从感叹道:“项羽不该自刎!两百年前的杜牧不就在《题乌江亭》里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啊!王安石说:“我可不这样认为。从古到今,项羽的神勇可排第一,可他只知用武不知用人,也不知巧妙用计,即使他回到江东,重振旗鼓,又有多少江东子弟愿意和他卷土重来征战沙场呢?说完,王安石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吟诵出千古流传的诗句:“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这个环节设计的特别出彩,含金量很高,王老师用“群文阅读”的方法,有《夏日绝句》延展而来的《题乌江亭》、《叠题乌江亭》来三首古诗对比学习,对于项羽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三个人却有不同的感悟。这样的感悟来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人生志向。这样教学即扩宽了学生的积累古诗的知识面,又巩固了“怀古诗”的体裁特点,加深了本节所讲古诗《夏日绝句》的诗意的理解。这个环节使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第三个环节:“文包诗”中激创作

            语文新课标要求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每节课学生写字时间不低于十分钟,那一般这个写字环节的设计落脚点差不多都是随文创设情景让学生写随感随发,比如学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或者如果你是谁谁谁,此时此刻你会怎么做等等。可聪聪老师的这个环节却别处心裁,她的设计是紧扣上个环节所学“文包诗”的写法来让学生尝试创作:

            提供文章:公元1128年的一个夏天,衣衫褴褛向南逃亡的百姓不断出现在官道.上,让人感觉空气中似乎都有了浓浓的焦躁不安。李清照和丈夫也一路向江西方向逃亡。狼狈的逃亡生活,让这位才女对生活充满了迷茫。这一天,他们来到鸟江镇,面对浩浩乌江水,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她想起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怀着_______________的心情,吟出一首绝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吟诵完,她看看站在身旁的丈夫赵明诚,一句话都不愿意多说,就继续踏.上逃亡之路。赵明诚看着李清照独自前行的背影,想着刚才李清照的诗歌,不禁羞愧难当。

            可见,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很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很好的对本节课所授知识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反馈,即对古诗诗意的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文包诗体裁等进行了巩固,又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练“怀古”

            众所知之,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是最终要来应用的,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决定的。本节课王老师交给学生两个新的语文知识点,那就是“怀古诗”和“文包诗”体裁,王老师立足“怀古”,最终回归“怀古”,在作业设计上呈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作业布置:出示诗句“欲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让学生下课后查找资料,看看这句话是谁说的,按照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来叙述下来形成文包诗体裁的文章,也可以上网搜集和洛阳有关的怀古诗,来积累,或者仿写一首怀古诗。(作业布置有梯度)。

          到此,这节课已结束,让人有话已完而意犹未尽之感,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就像一个迷,你永远不知道下个环节会是什么,王老师的这节课就是,每个环节有足够的新意来吸引你去聆听去思考。每个环节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看似简单却超容量教学,这样的课堂怎能无趣?这样的课堂怎能不高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王聪聪老师执教《夏日绝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ruq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