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到上海的航班上,2个半小时的航程,除去安静的机舱和偶尔颠簸的气流,只剩下我一片放空的大脑,不由得开始思考困扰人类的三大古老命题。
我是谁?我从哪来?我的钱都到哪去了?
我是谁?
这个问题往浅了想根本不用思考,往深了想我怕我会变成傻逼。
我从哪来?
我并未亲见自己的出生,也无从回忆起婴孩时期的过往。
看来这两个问题会不知不觉地渗入哲学的领域,未了避免过度消耗脑细胞,简单的思索后我放弃了对这两个问题的深究,开始思索第三个问题。
我的钱都到哪去了?
这个问题似乎不用上升到哲学领域,因为我的每一笔钱都是经由我手花出去的,但是,我都给花哪去了?为什么到手看似充裕的工资,会在惊愕中归零?本来认真计算过的生活成本,为何又会大大超支?我一定要把这事弄明白。
我之所以要对这个问题寻根问底,是因为我的一些小理想,关乎积蓄,我得有一笔钱才能拿去实现它,但问题是我的存钱过程好像是妄图聚沙成塔,也像是在往一个不断漏水的池子里注水,永远不曾圆满。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
我开始细细回想我这一年到底把钱花哪了,除去房租交通通讯网络等固定支出,剩下的就是买东西,下馆子,周边旅游,好像也就这些了。
我又开始回忆这个月的每一天都干了啥。现金流我是没法儿统计了,只记得好像下馆子的频率有点高了,也吃了不少油,长胖了些。嗯,管不住嘴好像的确让我花了些钱,而且还付出了身材的代价,看来以后没必要下馆子的时候就吃得简单些。
继续深入地探索这个问题,我恍然大悟,买东西才是罪魁祸首!刚下飞机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手机,果不其然,手机通知第一个弹出来的广告就是淘宝向我推荐的我曾搜索过的东西,我顺势就点了进去。
淘宝的交易记录是我累累罪行的铁证。把那些零零星星的数字加起来,总额连我自己都惊叹,天啊,我竟然不知不觉地花了这么多钱,要是把这笔钱存起来,都够我干件大事了。
我此前在淘宝上看中了一套健身器械,买之前想,健身器械,不错,买了在家我自己练,就不用大老远跑去健身房了,而且比在健身房报班划算。嗯,我的确需要这个,买买买。买回来的头两天,欣喜之中每天锻炼得不亦乐乎,然后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然后,它就成了个晾衣架。
有时候刷淘宝无意中看到了一些新奇的小玩意,觉得好心动,受不了诱惑立刻买了下来,把玩数日就扔在了一边。
还有那些护肤品,抹了两三次,就懒得再继续用了,扔了又觉得可惜。
买了之后一直搁置不用的健身器械,只用了两三次的护肤品,乍见之欢的纪念品或者小玩意……这些东西,最终并没有转化成我成为高富帅的垫脚石,反而只是成了占领我房间空间的累赘,现在细想起来,我真的一点都不需要它们。
眼看着本来计划用来改造和提升自己的东西,变成了多余的摆设,真的有点劳民伤财的怨恨和自作孽的悲凉。而且,我还买了很多书,有人觉得买书是好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问题是,买来看了么?换成抽纸还能擤擤鼻涕,只是躺尸在书架上的书,有什么意义,别人问你读后感的时候还不是得啪啪打脸。既然买了又不看,不如不买。
我的钱,大多都被这些我暂时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套走了。当时买它们,完全是凭着一时冲动,若是让它们在购物车里呆个两三天再来看,我也许会更理性一点。
购物欲是种奇怪的病,你明明已经得了,甚而已经自知,却仍无法与它抗衡,经常喊着再买剁手却仍然买了一堆自己用不着的东西。购物欲,如同一只魅惑的九尾,你明知是它妖魔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屡屡被它夺走积蓄。
我有一些朋友,挣得没我多,但却活得潇洒自在,而且手上随时都有一笔闲钱。我问他们是不是平时都省吃俭用,他们回答:从来没有,只是不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罢了。有时候,并不是挣得少,也不是东西贵,钱没有了,都谈不到理财的份上,仅仅是因为直接被我们猖狂的购物欲活活吞噬了。
为了想办法遏制住自己无休止的购买欲,我开始计账。现在也不用那些记在本子上的土方法了,我下了个APP,把每天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认真地记录在上面。但凡要买价格较高的东西而我又无法判断它是不是真需要的时候,我都先把它写进账本,看了看余额之后,心里就会有数了。
挣得多不如作得快,钱就是这么给浪费掉了。买东西之前一定要三思一个问题:我真的需要它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