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次爆发,全体居家隔离,每天各种填表、打卡、网课……前天接到学校通知,让录制抗疫小视频,偷懒找出以前的还不合要求。想想不过是一两分钟的事,也不太麻烦,就找个案例说一说,又找了个实用的小技巧念了念。昨天一早公众号就发了出来,算是任务完成。
小插曲发生在昨天上午。就在大家纷纷为公众号点赞,还有的和我商讨怎么继续录制视频的时候,有老师回复:“现在最需要做心理工作的是密接隔离人员,我现在疫情转运站,昨天接的密接里,就有很多人情绪非常激动,差点集体失控,我说了几句话稳定住了:我体谅大家的心情,给大家做个保证,阳性的人没在咱们车上,大家都很安全,请大家保持安静,严格按隔离政策来!(为了让他们相信,我又拍了拍胸脯)我保证在座的大家都是安全的!(说句实话,那个阳性的当时应该还在车上,一个管20,车上20人,万幸的是大家都很紧张,没人数),我想问问各位专家,下次我要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处理,才是最恰当的)”
消息一出,全体静默,半天没人说话。跟他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比起来,公众号的宣传给人一种不接地气的感觉。再读他的回复,觉得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密接者的隔离工作不但繁重而且危险,和阳性患者近距离接触,难免会有不安。他能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志愿者,真是很了不起!他为处理了一次危机庆幸,但也有隐隐的紧张和担忧。有老师回应“辛苦啦!”“志愿者真是劳力又累心”没回音。
或者他是想出个现实问题考考这些心理砖家?我一时有点拿不准,试着回复了一个思路:“您已经做得很好了,这种事情怎么处理得根据个人情况,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方法。我个人觉得一般情况下遇到情绪激动的场面,第一表达理解进行共情,第二进一步明确目的:咱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所有人更安全;第三进行对比,大家越配合效果会越好,争吵只能使危险增高。以上是我个人的想法,仅供各位志愿者参考[咖啡]”
有老师回应“田老师说得好”但当事人显然不是很满意,而是接着问:“我是想问假如有人数了人数,当面质问我该怎么说”我一时没明白意思,回复有错就解释解释,一切行动按照程序进行。还有老师回复欺骗不可取,无论是咨询还是危机处理,真诚是底线。主任及时阻止了讨论“想请教可以加微信私聊。” 呵呵,主任可能误会了,那位老师根本不是请教,危机已经过去,他目前不需要帮忙,而且全篇没有一个问号。退一万步来讲,对他这个人来说“最恰当的方法”就是他能采取的方法。我们如果不回答就是光会瞎白话遇到具体事情不接招,如果我们回答,当然是什么方法对他来说都不恰当。哪怕同一种方法我用和他用肯定也不一样。
这件事给我的新发现不在于我们的讨论,而在于他说“幸好大家都紧张没人数”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要是我在场,肯定会数。不光我,我的同学、同事、亲戚朋友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都会数。但是我肯定不会说!我还知道很多人也会做出同样知而不言的选择。接下来的回复就能看出来,大家马上开启了褒奖模式“做得真好!”“为你点赞!”……
我们的幸运其实是别人的善良,醒悟到这一点,对一切倍感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