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前一天5月4号是母校的120岁生日,也是中国现代历史的著名纪念日,再加上林校长无意的读了一个别字,整的全中国像是炸了锅。
然而,身在大洋彼岸加州湾区的我,却在5月5日这个平凡的日子里经历了几件看似平常,却值得深深回味的事情。
one | 生命的托付 a life commitment
一早,答应带儿子去Sacramento看二手车。他已经年满16周岁,刚刚考取了驾照,要自己开车上学了。于是,我便故作从容的让这个年轻的司机坐在了驾驶座上,生平第一次享受儿子开的车,安全行驶了150kM。一路上的各种担心肯定是有的,因为他的操控、并线、弯道和泊车还明显不够熟练和自信,但我还是努力告诉自己要镇定,少说。最终,这一个多小时的旅程顺利完成,经历了高速,市区,各种并线、超车、泊车等情况。如要总结,我给儿子的表现打85分,给自己的表现打95分。因为我自始至终从容淡定,没有把紧张和不安传递给开车的儿子。
细想起来,这一天还真是值得记住和回味的。自己的儿子能开车了,这无疑是现代社会成人的重要标志,因为拿到驾照独立开车,他或她就要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任了,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责任,对吗?作为父亲,我觉得最需要告诉儿子的,那就是,开车是一种生命的托付,良好的驾驶习惯和道德对个人和社会是极其重要的,要懂得敬畏。开车如此,其他诸多事情,亦是如此也。
看着孩子沾沾自喜的神情,我不免调侃了他一下:你们这代人还是非常幸运的,刚到了法定年龄就有车开,我们老一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能开上自己的汽车。而你们后面一辈很可能也轮不上开了,因为所有的汽车都将被强制自动驾驶,要想自己开车只能花钱到封闭的赛车场去开了。考驾照?估计会和考一个飞行员执照一样难了。所以要想开车,还是趁早吧。
two | 偶遇旧书店 bookstore
在Sacramento的Down Town午餐,偶遇一个旧书店,忍不住要进去淘一淘。书店不大,只有一位黑人中年妇女店员,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态度友好,温文尔雅。书店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旧书,我的兴趣就是收藏老旧版本的名家经典。因为我发现,在Amazon或者旧书店里面买这些经典旧书,往往比新书还便宜,但旧书所承载的那份历史和沧桑,是新书所无法比拟的。
很快,我就发现了我眼中的宝贝,一套7册的托尔斯泰著作集,精装,镶金纸边,1911年出版,就在托尔斯泰去世的第二年。100年前的世纪之交,托尔斯泰无疑是非英语写作的世界第一文坛巨匠,他在俄罗斯以外的西方世界所引起的轰动可以作为一种现象,大街小巷争相阅读托尔斯泰,一时洛阳纸贵矣。几年前读了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一书,把托尔斯泰与贝多芬、米开朗基罗一起,作为文艺复兴以来最伟大的三位艺术巨匠,详细介绍了托尔斯泰的人生、作品和那个宏伟壮阔的时代背景。
为什么俄罗斯在19世纪能够出现普希金、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这样的文化巨人?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思考的。
被马克思褒奖为“18世纪最伟大的帝王”之一的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富有改革精神、最有作为的杰出帝王。以彼得大帝选择在当今的圣彼得堡建城为标志,俄罗斯开始立志摆脱作为一个内陆的,贫穷的农牧国,全面学习和拥抱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和文明,俄罗斯贵族阶层全盘法国化。在帝国政治经济水平全面得到快速发展的背后,这种西方文化的浸润,带来的是思想领域和文明气质乃至整个国民素养的彻底改变。通过与瑞典的旷日持久的海战,最终取得了波罗的海的贸易权,成为一个海洋国家,由此走上了强国之路。
后面的200年,罗曼诺夫王朝的多位继位者,一面不断扩张,竭力学习和吸收西方的文化、科学、技术,另一面却始终不愿意放弃其专制制度,中间虽发生了数次革命,政变,也提供了变革的机会。最终,俄罗斯在一次大战后走上了布尔什维克的革命道路... ...
即便是革命的红色风暴,也没有能够彻底摧毁俄罗斯文化传统,彼得大帝所奠定的,最基础的气质、精神和思想的传承,一直在延续。
托尔斯泰没有看到十月革命。这一代的俄罗斯作家依然在上一代形成的传统上向前推进。他的作品所展示的19世纪俄罗斯民族崛起、奋斗、抵御外来侵略,争取自由以及各个阶层芸芸众生的真实生活,让人叹为观止,成为传世经典。与狄更斯、巴尔扎克、雨果不同,俄罗斯这块土地给予了托尔斯泰更多的张力,更宏大的视角,更加回肠荡气的情感。或许可以说,托尔斯泰是这几位大师的一个集合?
抚摸着这套有百年历史的《托尔斯泰著作集》,厚重典雅,引人遐思。在人类进入信息和互联网时代之前的漫长岁月里,知识和信息的储存与传播主要靠纸质的书籍文献。这些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无以计数的书籍文献,却不断在发生的战乱、动荡、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冲突中被毁灭,能够保留下来,最终散落在寻常百姓家的无疑是少之又少。我们中国在过去的百多年经历了多少灾难、动荡,被毁掉的尤其之多。当然,当代图书收藏的主要责任在众多的公共图书馆,但民间的藏书和读书量却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文明深度和广度的真实标尺。想想在当今的中国家庭中,除了给自己或子女应试和求学购买的各种快餐类书籍,真正称得上“书”的藏书过千册的有多少?藏有100年以上古旧图书的又占多少?
放眼望去,现在的图书市场是极度“繁荣”的,然而真正的经典却难觅踪迹。所以,阅读经典、收藏经典不失为这个浮躁时代中难得的一种雅好和清流。
书店举办的读书活动。
书店一瞥。
毫不起眼的书店门口。
一并收入三套书:托尔斯泰作品集1911年出版;英文版西厢记 1936年出版;圣地与圣经故事 1886年出版。
亚麻布书脊。
镶金书边。
1911年出版,纽约。
书的扉页,年轻的托尔斯泰,一个贵族军官。
three | 穿越300年时空的琴声 violin
几年前,中国的网络文学和影视剧圈流行了一阵子“穿越”题材,讲的都是现代的人物穿越回古代的某个特定的故事里面,发生一系列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冲突和谐趣。有穿越回清宫的,有穿越回秦朝的,也有梦回大唐的。当然,我们都知道这都是文学的想象罢了,穿越回到过去?那是不可能滴。
然而,最近刚刚去世的大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畅销书《时间的历史》中,把相对论中“时空”的概念做了非常通俗易懂的介绍,告诉我们,在理论上,我们不仅仅可以穿越空间,而是真的可以穿越“时空”,也就是回到从前。这让我感觉非常好奇,经常在思考和体味这个“穿越”的感觉,那种“如果我在彼时彼地会怎样?”的思考。
晚上,应妻妹夫妇之邀听了一场音乐会,主要曲目是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约翰 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77号。
对于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勃拉姆斯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他的那首摇篮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可以哼唱的。然而,勃拉姆斯之所以在音乐史上享有如此崇高的声望,却在于他在继贝多芬之后,将浪漫主义音乐推向了高峰。
这场音乐会最让我感动的精彩之处,是这把演奏的Stradivari制作的提琴,背后的故事令人慨叹。
古典音乐中的协奏曲,是一个常见的音乐题材,但其中的小提琴协奏曲却少有传世之作,在勃拉姆斯之前,也只有贝多芬和门德尔松的两部作品被广泛的演奏。究其原因,是因为与乐器之王钢琴不同,小提琴在与庞大的管弦乐队配合时,很难表现出她的音乐特点,容易被淹没。勃拉姆斯自己是非常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但并不会拉小提琴,从而不能准确的把握如何让小提琴在庞大乐队的伴奏下跳起舞来。然而,在创作这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时,他得到了挚友,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Joseph Joachim的大力帮助。Joachim自己也创作过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他深谙小提琴演奏的奥秘,因此,这部作品的巨大成功离不开Joachim的帮助,甚至可以说是他们一起完成了这部旷世之作。
1878年1月1日的莱比锡新年音乐会上,勃拉姆斯指挥莱比锡室内管弦乐团,Joachim小提琴独奏,举行了这部作品的首演。当天Joachim演奏的提琴,就是一代提琴制作大师,意大利Stradivaldi 1707年的作品。
时光荏苒,140年后的2018年5月5日,在地球另一端的旧金山音乐厅,生于台湾,长于澳大利亚的华人小提琴家Ray Chen,用同一把琴,演奏了同样的乐曲和音符。
一个意大利人300年前制作的提琴,二个德国人140年前的乐曲和演奏,另一个澳大利亚华人在万里之外的演奏,水乳交融,激荡在一个从北京来的中国人的心中。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今夕何夕?
约翰 巴拉姆斯,他标志性的大胡子是40岁以后开始的。
年青俊秀的Brahms和Joachim,看上去像如今的一对小鲜肉。
Joachim和他的那把Stradivari的提琴,也就是我在音乐会听到的那把琴。
世界最著名的提琴制作大师意大利人Antonio Stradivari和他制作的提琴。
旧金山管弦乐团与Ray Chen演奏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77号。
|视角|品鉴|朗读|感悟|
一声两声落花雨
诉尽平生云水心
欢迎关注 云水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