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哀惧爱恶欲,虽同为七情,然放之于人,则大为不同。
此处所谓不同,非一般浮于表面的单纯感触,更多地是它们的生命力与扩张度。
比如喜,我想没有人不爱它,有时甚至为了得到它,一切光明的、不光明的手段皆会采用。费尽心思获得的“喜”,岂能不小心翼翼,供奉如神明?
一旦触摸到它,世人毫不例外均珍之重之,细细品味,暗暗祈祷这“喜”,可以持续更久。当然,如能永远不消逝,那是最好的。即使再渺小如尘埃、纤细如发丝的那一丁点“喜”,世人仿佛配上了最大刻度的放大镜,视之如庞然大物。
有渴望相伴相随永久不弃的,必然会有漠然待之,弃如敝履的。难道生于人世这么多年,此番道理(或者说规律)还不明白吗?万事万物相伴相生,相生相克。只有舍弃鱼饵,期待中的鱼才会上钩。
“惧”无疑为世人所厌恶,确切地说,不愿面对。即使诸多情况下,某些“惧”相当之重要,以致它本身的情绪影响已经微不足道了,它仍难被堂堂正正地划分到褒义的世界中去。
它努力地生存,企图以其微弱之力警醒众人,结果却似郊外草丛中的不知名飞虫。被咬一口虽有些痛痒,若说关乎生死,没人愿意相信。所以,因为它不致命(或者说被认为是不致命),遭到忽略是理所当然的。
情绪被不公平的对待,然而任何人也不能对此产生疑惑。毕竟,先知们总会这样解释:七情的产生本就不公,但却相互制约以致和谐。恰如人性及社会,万事万物总归是矛盾的,但同时又必须是平衡的。
真理是掌握在少数先知的手上?亦或有另外的合理解释?你心中已有答案,只是羞于承认罢了。
(写于2015.9.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