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背古诗。《蝉》。给他逐字讲解。
讲“垂緌”时,讲到达官贵人与白丁的区别,讲到帽子。影子说,对,苏东坡戴的帽子,就是子瞻帽。
讲“流响”时,影子说,那天我们拉琴回来穿过公园,你让我听过蝉声。愈没有人的地方,蝉声愈大。鸟的声音都是一声又一声的,蝉的声音就没停过。
讲“出疏桐“时,影子问,为什么古时候的人都喜欢用”疏桐“这个词呢?苏东坡也写过”缺月挂疏桐“。为什么一定要用”桐“呢?
由桐讲到了梧桐树和凤凰的关系 。他恍然大悟的样子。连说:”我记得我记得,我看过一本书,就写的‘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原来是这样“。
后面两句,他说这简单,不用讲了,他会背了。还是给他指出来后两句诗里,用得特别好的两个字。不知道他能否感受。或许,在若干年后,他才能真正有所感悟吧。
我说唐朝三个人写蝉写得很好。除了虞世南外,还有骆宾王、李商隐。影子说,骆宾王怎么专写动物呢?
骆宾王怎么会专门写动物呢?我想了一下,哦,对,骆宾王写过《鹅》。
这孩子,什么逻辑呢。莫名又觉得好好笑。嗯嗯。很会联想的一个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