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秋雨”)
这注定是一篇写不长的文字。虽然时令到了,但是严格的来说,我们这里还没有真正的下过一场秋雨。
前几天的一场雨,也是得益于台风过境。虽然驱赶了一丝暑热,但是远远没有感受到细雨如丝,凉风萧瑟的秋天到来。
这里虽然四季分明,但是冬冷夏热才是一年当中的主旋律。春秋天就像是冬夏交替的一个破折号。前几天还在感叹夏天是如此的漫长,一场秋雨过后,立刻就感觉冬天已经到了眼前。容不得我们去感受秋高气爽,更没有闲情逸致去体验秋雨的惆怅,冬天带着寒冷就扑面而来。
突然撂下这个题目给我,只感觉头脑中一片空白,写下的文字也自然显得苍白无力。
于是我就启动了搜索引擎,去找一些描写秋雨的诗文来启发启发自己的思绪。
诸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一场秋雨一场寒。”
等等
直到一篇张爱玲的散文完全把我征服。她对于秋雨的描写是如此的细微而准确,丝丝入扣的像是用放大镜把秋雨里的每一寸肌肤都呈现在我们眼前。除了对于实景的描述准确,同时也悄无声息的把心中的愁绪表露出来。
全文如下,诸君可以细细品味: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散文的第一句就把我征服了。“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这一段描写真的让我叹为观止。她为什么把秋雨描写的如此准确?脑子里对于秋雨的思绪和记忆迎面扑来。
我突然记起小时候,奶奶带着我们姊妹三人坐在厨房,默然的看着窗外雨丝慢慢倾泻的样子。
奶奶从柜子里面把我们的长袖都翻了出来。衣服上还有一股淡淡的樟脑丸的味道。穿在身上还有些许褶皱。奶奶用它褶皱更多的带着棕黄的手掌,慢慢的在衣服的褶皱上轻轻的捋平。但那似乎没有很大的用处,褶皱依然有褶皱。我把拉链拉到顶,鼻子埋进领子里,深深的吸着衣服在柜子里窖藏了一整年的味道。
那件衣服很旧,不是堂哥的就是小叔的。或许是小叔给堂哥穿,堂哥再给我穿的。
姐姐和妹妹同样也穿上了,带着褶皱有淡淡樟脑丸味道的长袖秋衣。尽管知道它是旧的,但是我们却格外的喜欢,那种喜欢,无异于给我们添置了新的衣服。
奶奶穿着一件藏青色的上衣。那种样式非常古老。布料缝制成的扣子从脖子下一颗一颗扣到了腋下。裤子是黑色的,鞋子也是自己纳的鞋底,自制的布鞋。
奶奶素来就有一副病态,但是却慈祥的看着我们微笑,鱼尾纹瞬间堆积在她的眼角,偶尔会咳嗽几声,从来不会停止她手中做的针线活计。
为了打发无聊,我饶有兴趣的不停的问奶奶一些随时冒出在我脑海里的问题。
我问奶奶,她姓什么?
她说姓康。
然后我问是哪个康?
奶奶就说是猪吃的那个糠。
后来我才知道猪吃的那个糠有一个米字旁。奶奶是一个文盲,真正的目不识丁。
然后我又问她的爸爸是不是姓郭,在我们的方言里谷的读音是念郭。
奶奶说她的爸爸当然也姓康了。
我说不是,如果没有郭(谷)的话,怎么可以生出糠来呢?
奶奶突然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哈哈大笑。奶奶笑起来的时候,发出一串银铃般的咯咯的笑声音,一旦笑起来就很难停下。
这让我更加得意了,接着说,你们可以姓康还可姓米,因为米也是郭(谷)生的。
于是又引起了奶奶一段长长的咯咯咯的笑声。她用手抚摸着我的脸颊和耳朵,是对我的称赞。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了张爱玲描写秋雨的这个场景,突然让我穿越到了那个秋雨连绵的下午。
这大概就是文字的力量。张爱玲可以把女性十分微妙的那种感情准确而细腻的展现到观众的眼前。不得不让我佩服她是天才作家。
对张爱玲的生平有一些了解。知道她出生显赫,父母家里都是当时的权贵。只不过她父亲是一个老派的纨绔子弟,顽固守旧,沉迷于鸦片。在张爱玲的笔下,她描述过父亲在房间里面抽鸦片的场景,整个房间烟雾缭绕,父亲躺在床上,萎靡不振。
而她的母亲却是当时最进步的女性代表之一,接受了先进的西方思想。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跟她父亲离了婚,常年在欧洲游历。
另外一个对她非常重要的女性是她的姑妈,她的姑妈和她母亲的关系非常好,同样是进步的女性。客观来说,她母亲对她的帮助以及对她的关心远远超过她的父亲。可是张爱玲对她的父亲却有更深的感情,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
还有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情感经历,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她这样一个年轻漂亮的才女,会爱上这样一个有妇之夫?
正是因为不解,所以愈发的好奇,想通过她的文字触摸到她的一些心理。
通过了解张爱玲,让我知道人性的复杂和微妙。我感觉在她的文字里可以找到我与她的一些共鸣。这种共鸣是人性深处的,是所有的人共通的。
不管好坏,张爱玲都可以十分细腻而准确的表露出来,她的真实更是难能可贵。
因为我发现很多人的文章,不管是自述的,还是历史的,都或多或少的有修饰的成分。能够如此真实剖析自己的作者并不多。
我很佩服像刘慈欣这种脑洞大开,能够发散思维,海阔天空的挥洒想象,构建一个宏大的科幻世界的作家。我也非常佩服像张爱玲这样把一件寻常的事物写的细致入微,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无比细腻而微妙情感的作家。
张爱玲让我在文字感受的秋雨,比秋雨来到我身边还要真切,动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