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事缓则圆

事缓则圆

作者: 大谨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19:46 被阅读62次

    今早脑子里一直回响着一个词:

    事缓则圆

    缓则生

    遇到逆境别急着放弃,能拖一拖就拖一拖,只要一切还没结束,就会有翻身的可能性。可能性,就是希望,就是转机和奇迹生长的地方。

    这就是永不放弃的坚韧吧。它能让陷入困境的人绝处逢生,让一败涂地的人东山再起,让运动员在比赛失利时经受住考验扭转乾坤,让世间人在走到低谷时顶得住压力创造奇迹。

    事情还没完,比赛还没完,人生还没完,一切都还没盖棺定论,还有机会,没必要急着放弃,还可以再看看。

    变则圆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事情有“缓”不等于最终一定能“圆”。走入困境的事实说明此前看问题的假设错了或是打开方式不对,然而,

    延用旧的方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所以,“缓”提供的只是时间上的弹性,想要“圆”,至少还需要方法上的弹性。“缓”的意义在于争取到时间来进行调整,如果没有调整而只是纯粹的拖一拖,那基本上还是无济于事的。与其只是把濒死前的痛苦和焦虑延长一段,还不如早死早超生。由此得出:

    遇到困境时,“缓”只是最终能“圆”的基础条件,而“变”则是“圆”的关键原因。

    知易行难

    说到“缓”与“变”,这实在是世间极简又极难的大智慧。

    有过孩子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孩子一两岁之前这个阶段,适合的玩具在大人看来都是简单到弱智的。比如一种很常见的,把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积木块从与之匹配的洞洞中穿过去。这么简单的玩具,对于孩子来说却并不是全无挑战的,“形状不同”还比较好区分,而“大小不同”这就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了。

    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无非两种:高级一点的就是直接比对辨认找到与洞口匹配的积木块;再不济最笨的办法那就穷举尝试呗,盯住一个洞用所有积木块来试试看哪个能塞进去,要么就认准一个积木块往所有洞里塞看能进哪个,再简单不过了。但孩子其实还需要面对更多困难,比如手眼协调还不行,可能明明选对了积木和洞口却仍然塞不进去;再比如没有路径规划的能力,拿一块积木满世界的试了好几圈,却每次都把正确的那个洞洞稳准狠的跳过了……此番种种不胜枚举。

    有韧性的孩子会一遍遍的尝试不同的洞或积木直到成功,而最终失败的孩子通常遇到两种情况:

    一是拿着一块积木盯在一个错误的洞口不停的戳戳戳(不会变)。
    再就是失去耐性直接丢到一边不玩了(不给缓)。

    站在成人视角看孩子玩积木穿洞,和站在上帝视角看众生克难,这难道不是同一个道理吗?区别就是,这一次,我们这些孩子面前的成年人变成了上帝面前的孩子。

    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在上帝或是过来人眼中,即便不是简单到弱智,至少不会难到无法逾越吧。但作为当事人,我们自己就像是那个还没有掌握正确方法的孩子,是不是感觉卡在了一个死局中无力回转(路径依赖,黔驴技穷),有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认栽不玩了?

    比如我正在面对的经济危机,比如我的职业发展处于不进则退的尴尬境地,比如我……生活啊,你简直要把我折磨到死!

    但是又怎样?我不是还没有出局呢吗?

    来吧,再玩一会儿,给自己一个“缓”,还没结束呢,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输?此路不通没关系,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只要有“缓”,就有翻盘的机会,破局“变”中求。

    不放弃的坚韧,懂变通的智慧。今天我的潜意识教给我的:事缓则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缓则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it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