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阳光从窗口倾泻而下,吐出温暖的光线铺展在我的电脑桌面上,把一切灰尘和杂质都照得非常明显,而另一个自己也从这薄薄的镜片中反射出来,那个陌生而憔悴的自己,你很久都没有收拾打扮过了吧?镜子中的那个自己认识现实中的我吗?现实生活中的我活得那么不尽人意,焦头烂额,每天的我醒来都会为即将要到来的生活烦恼,我要找工作,然后还要面对亲戚的催婚,也许要去相亲,要去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小孩,然后穿梭在工作和家庭之中,为小孩和下一代奔波,这是每个人所能想到的再正常不过的生活,难道我的人生仅仅如此吗?更困顿的是,在很多同龄人都已经陆续完成这个所谓的任务的时候,我还在这条路上奔波。然出此之外,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在道路的分叉路口总会有两个不同的自己,两种不同的道路,一条人迹罕至,荒草凄凄,显得诱惑而美丽,为成就自己而曲折泥泞;而另一条路却可以一眼望到底,平坦光明,我们走得轻松而容易,还有很多可以同伴,这时候的自己会怎样选择?当我们大多数人都走上这条轻松安稳的道路的时候,我们却时不时冒出一种幻想,另一条道路,另一个喜欢挑战的自己会不会代替现实中的这个平庸、慵懒的自己过上了丰富、有趣的一生?
《七月与安生》就是在这样一种处境中完成了一个关于选择的艰难命题,关于理想自己与现世安稳的自己,我们要怎样才能过上想要的一生。也许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前半段的七月和后半段的安生吧,想在一种相对安全和无忧忧虑的现实中安稳地度过一生,先做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乖孩子,用成绩粉饰自己的学习生涯,然后爱上一个合适的人,选择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最后在皆大欢喜中结婚生子,终此一生。直到遇到一个冲破这样一种画地为牢的有秩序的生活的人,我们就会打开我们的眼界,觉得生动和有趣。家明和七月其实是同一种人,乖巧懂事,过着一种井井有条没有波澜的生活,所以他们才会被率直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安生吸引,觉得她有趣可爱。只不过当循规蹈矩的七月长大了,开始羡慕上安生所过的流浪、漂泊、四海为家的生活时,家明也想冲破这个小城市的无聊生活想去远方闯荡时,安生却已经流浪到世界的尽头,她疲倦了,想要一个温暖、安稳的家。电影的后半段,矛盾一步步激化,他们也开始互换生活了。安生开始寻找好男人结婚,想组建一个安稳的家,七月开始像七月的阳光一样大爆发,她设计了一场结婚的骗局,成功地逃离了父母一直想要她过的一种“幸福”的生活,过上了真正想要的自由生活。到底哪种生活才是真正完美的生活呢?电影也没有给我们答案,漂泊闯荡的七月回到安生的身边,她死后,安生在家里的玻璃镜中看到自己憔悴的脸,窗外黑夜的城市里的灯火通明,霓虹灯闪烁成虚幻的背景,镜子中还反射出七月的脸,她看到七月其实并没有在27岁本来是她承诺要死去的年龄死去,她一直活在心中,在另一个世界里代替她过上了一种真正自由的生活,27岁的七月像阳光,一直走在路上,也许在巴黎的街头,也许在太平洋的某个大邮轮上,也许就在身边的某个角落,总之,一直在行走。
那条没有选择的路,关于《七月与安生》其实,就像七月与安生一样,小时候我也有一个跟自己玩得很好的伙伴,当她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辍学出去打工的时候,我却得一直背负着家人的使命去考一个好点的大学。她过得很苦的时候,一直在羡慕着我的校园象牙塔之路,而我在读书读得压抑无比的时候,却也在羡慕着她在外漂泊的路。在她因为家庭忙得团团转带孩子忙不过来仍在羡慕我读书多学历高时间自由可以随处玩的时候,我却因找工作找得一筹莫展,父母不断催婚,羡慕她已经工作落定、家庭美满、孩子可爱。
什么才是真正自由的生活?也许这世界上本没有自由的生活,只有适合自己的生活。其实七月一直就只是安生的一个影子,就像小时候,七月和安生在阳光中相互踩对方的影子一样,安生活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七月是自己的一个倒影,代表了自己身上另一种渴望自由的人格,代表了另外一种未选择的路。七月在与家明生了孩子之后死去了,安生也认清了生活,那些美好的愿望在梦醒后支离破碎、苦不堪言。在分不清虚实的生活中,唯一不变的是脚下的路,日子还要继续,明天这样那样的苦恼和困顿依旧会来临,我们注定只能活在背负着过往的日子里,活在当下,背负着责任继续卖命地生活。我们只有让自己努力地去适应这一切,适应所有过往造成的当下生活,争取生活的最大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受制于人的时候,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自由。
那些没有选择的路,没有过上的生活,也许仍旧会出现在我们的梦境中、幻影里,我们仍旧会在不得意的日子里感叹曾经的失之交臂:那条没有选择的路也许会更充满芳香,更成功吧?既然这样,那也就坦然地承认我们的遗憾吧,在不如意的日子里,让我们来做一下设想:那个过上了不一样生活的自己,你好吗?你会不会也有新的苦恼?
安生有安生的道路,七月也有七月的道路,在交汇处,也许我们困顿迷茫,不管选择什么走下去就好,每种经历都是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