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辍学打工女孩到大奖拿到手软的作家——来自遥远向日葵地的李娟
从小跟着单亲妈妈和年迈的外婆在四川和新疆两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哈萨克人聚居点住着不遮风不挡雨的棚屋,高中就辍学外出打工,边打工边在网吧写稿,却连续斩获了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非虚构奖等大奖。这就是李娟,一个新时代的散文作家,这些沉甸甸的奖项无疑是对一个年轻的写作者的最大褒奖。
跟着单亲妈妈、年迈外婆长大的女孩
1979年,祖籍四川的李娟诞生在新疆。随后跟着妈妈回四川照顾年迈的外婆。日子不好过,为了讨生活,妈妈带着外婆和读中学的李娟又回到了新疆,回到了哈萨克牧民中来。
在哈萨克牧民聚居点,能干的妈妈开一个十来平米的小杂货店,兼做当地的裁缝。李娟和外婆就跟着妈妈一起,在前面半截开店后面半截睡觉的十来平米四面漏风的家里过活。
辍学打工,网吧写作——《阿勒泰的角落》
在四面漏风墙皮脱落的家里住了几年后,李娟还是辍学了。她离开妈妈和外婆,离开哈萨克,离开家乡,去乌鲁木齐打工。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她的边打工边去网吧写稿、四处投稿却屡屡遭到退稿的写作生涯。最终,她在论坛上写的稿子被新疆本地的伯乐发现,21岁那年,她出版了《阿勒泰的角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辞去工作,职业写作——《冬牧场》、《春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
出版了两本文集之后,李娟结束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一头扎进哈萨克牧民家里,跟着牧民转场游牧三个月,又埋头写了三年,写出《冬牧场》、《春牧场》、《前山夏牧场》等一系散文集。
对于李娟来说,她的经历既独特,又充满异族风情。然而,她并没有沉迷在异族风情中,而是把自己置身其中,生活观察和思考。
她的散文都像小说一样,有故事情节,有丰富的细节,有头有尾。大概是因为她的文字都是围绕着她个人生活和个人视角而展开的。这带给我们新的启发:大背景下的个人视角也可以写出传世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