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也许给生活带不来直接显著的效用,可那潜移默化的改变在岁月之河里要到20或30年后慢慢体味时才偶有觉察,甚至更久。
大学时超喜欢王朔,几乎他90年代的作品全一网打尽,未有漏遗。很多只记得书名了,唯一对内容还记忆深刻的是那本《千万别把我当人》,多年后读过卡夫卡的一些文字后才笑着对自己说“太认真也太幼稚。”
虽曾有段所谓“拼搏”的日子里荒废了阅读,好像并没有大影响?积累的财富不是通过阅读获得,爱人也不是从书里寻来。
现近五十,懂得一些“美的”知识后才生出了前面的感慨。其实老早在那“无用”的精神世界里就已经留下了他们的影子,时间不过是发现的计量器。
最不可思议变化是我从一“社恐”少年成长为“社牛”大叔,并还保留着一些鲜明的个性:不人云亦云,喜欢挑战权威,保持独立思考。原先对“无知”产生的羞耻感在流逝的岁月里浅浅消散……
开始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翻到序言时偶感而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