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轻快的送别诗,李白在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自己的偶像孟浩然,他比李白大十二岁,俩人相识时,孟浩然就已经决定放弃仕途,寄情山水,心甘情愿做一只闲云野鹤,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这正是生性洒脱的李白所追求的生活,奈何他一直在世俗与释怀之间挣扎,可是孟浩然却做到了他想做而没能做到的事情,李白自然心神向往。
他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生为孟浩然所写的诗歌有十多首,可见孟夫子在李白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这首诗创作时,恰逢李白知晓孟浩然要去扬州游玩,于是约好见面,而离别之时,李白写下了这首充满诗意且愉快的离别诗。
此时世间太平而又经济繁荣,俩人游玩的时节又是春意最浓的烟花三月,周边的一切都充满惬意与繁华。在这样的时候,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显得格外愉悦。尤其于李白而言,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这一阵子的相处,俩人相处甚欢,即使离别也没有愁绪,反而是这次一起游玩的高兴和那无尽的欢愉随着滚滚长江在胸中激荡。
李白说自己在安陆的十年是蹉跎的十年,其实不然。这段时间,李白结交了很多朋友,也没有体验人生无常与人心叵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轻快为主,很少有心结。
但,其中一个结就与黄鹤楼有关,他在黄鹤楼遇到了一个诗歌方面的挫折。李白其实对自己的才华很自信,但是直到游玩黄鹤楼后欲提笔做诗时,读到了崔颢给黄鹤楼的题诗: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越看越吃惊,这个崔颢太了不起!李白顿时明白不但一时兴起的自己当时无法超越,估计认真研究一辈子也无法抵达。
于是后来,李白一生留下了五十多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歌,这其中说没有比拼的成分,我是不大相信的。
然而《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与崔颢的愁相比,李白是“欢”,不同的意境成就了不同的名句。
这时候的李白还是那个没有遭遇社会磨炼且意气风发的大鹏青年吧,他或许还觉得自己的才华总会有用武之地,志向总会有实现的那一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