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十七,干姜类方

二十七,干姜类方

作者: 名曰伤寒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09:34 被阅读0次

    干姜类方

    东子:生姜与干姜成份比例约为10:3,或3:1。

    干姜之长:干姜性热,升温中焦,升温核心体温,治胃中寒冷,其人遇寒证剧,易打喷嚏,易四逆手足冰冷,甚者腿冷臂冷。治腹背前后冷,治分泌物增多,痰多涕多尿多。促进胃动力,增加食欲。其人苔白。

    干姜之短:干姜性热,可致炎症,可用黄芩拮抗。

    ......

    甘草干姜汤

    原文: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29)

    2.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伤寒论》(30)

    3.肺痿吐诞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诞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4.问曰:太阳病,其证备,按桂枝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其故何也?师曰:此阳旦证,不可攻也,寸口脉浮,浮则风,亦为虚,风则生热,虚则挛急。误攻其表则汗出亡阳,汗多则液枯,液枯则筋挛,阳明内结则烦躁谵语,用甘草干姜以复其阳,芍药甘草以救液,调胃承气以止其谵语,此坏病之治,必随脉证也。《桂林本伤寒论》

    原方: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注:

    东子:甘草干姜汤治胃中寒冷。

    伤寒论现代解读:词解:阳旦:桂枝汤的别名。胫:小腿,从膝盖到脚跟的一段。语释与解读:请问:病征象太阳病中风,按照常规方法服用桂枝汤后,病情反而加剧,出现了四肢发凉、咽腔干燥、两腿肌肉紧张,伸屈不自如,严重者出现谵语。老师说:我认为半夜以后手足应当变温暖,两只脚就能伸开了。事实果然如此,老师为什么能预先知道呢?老师回答说:病人寸口脉象浮而且大,脉象浮是太阳病中风的指征,脉象大是身体虚的指征。看起来这种病人像是太阳病中风,好象是桂枝汤的适应症,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脉浮大、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些表现都是阳虚的指征,本应当用桂枝汤加附子,因为附子具有救治阳虚亡阳的作用,反而用桂枝汤并增加桂枝的用量,增加发汗的力量,因而出现了四肢逆冷、咽喉干燥、烦躁不安等更严重的阳虚表现。发汗过度就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状态,中医称为阳虚阴伤,临床表现为:四肢发凉、咽腔干燥、烦躁、大便干燥、谵语烦乱等,这时首先用甘草干姜汤,调整胃肠道的吸收功能,纠正低血容量状态,半夜以后阳气来复时,两足自会转热;如果两腿肌肉紧张或者腓肠肌痉挛,这是低血钠引起的,再与芍药甘草汤治疗,两腿就能运动自如了;如果大便秘结、谵语者,用调胃承气汤软化秘结的大便,排除稀便之后,谵语自止,故知疾病可愈。

    docllj:干姜的作用只不过是帮助人体获得更多的热量或能量。当人体拥有足够的热量后就不必以散失水分、尿液、唾液、各种分泌液等等而自保。诸多液体分泌现象迎刃而解了。

    阳虚性汗出是因为身体虚弱,无法用本身的能量将身体保持在一定温度,不得已采取丢掉汗液的方式来减少包袱以维持身体在一定的温度,就像飞机失事前的丢掉各种物品以减少重量而尽量多飞一点一样。人体的这种现象是在自保,而不是病态。中医治病应该因势利导来帮助人体恢复平衡。理解到这一点,你就知道如何用药是对,如何用药是错了。阳虚汗出,如果你用药将汗液堵回去,后果是没有帮助身体却给身体增加负担,使病情暂时看好实际在变坏。这时如果你用药来帮助身体增加能量或热量,这样身体因为获得了足够的能量就不需要丢失汗液了。所谓的病也就好了。你就更加理解伤寒论了。

    经方循证情报速递:从甘草干姜汤看中医方剂配伍的“妙不可言”

    虽然许多中医师并不自知,但中医大致分两派:医经派和经方派。区别是这样子的:医经派重视医学理论,用医学理论去解释疾病并指导用药;经方派重视临床实践,面对疾病时注重利用既往的治疗经验。比如说,面对一个发热、恶寒、体痛、自汗、脉浮数不紧的感冒患者,医经派会认真分析患者的体质状态、邪气类型、体内脏腑功能变化,确定体虚之人外感风寒的病机,并确立解肌散寒的治则,然后选用符合这一治则的药物组合成方。不同的医生,甚至同一医生在不同的时间开出的方子都会有或大或小的不同,但其治则是一致的。而经方派面对这一患者,会根据“发热、恶寒、体痛、自汗、脉浮数不紧”直接诊断为“桂枝汤证”,每一个经方派医生都会使用桂枝汤治疗,因为两千年来使用桂枝汤治疗相同症状的有效案例数不胜数。两种处理方式的区别在于理念的根本性不同:医学,或者说中医学,到底是医学科学还是经验医学?符合医学理论与重复利用既往有效经验,哪一样更容易获得疗效?经方派不排斥理论分析,但把经验摆比理论更重要的位置,因为无数的临床案例和科学研究发现的事实是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对理论太过自信是刚愎自用的。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对甘草干姜汤的药理学研究,很好的印证了中医学“经验医学”的本质。

    甘草干姜汤出自《伤寒论》,是温阳的经典方剂。《金匮要略》中也记载有甘草干姜汤,其组成与功效主治与《伤寒论》种的甘草干姜汤有所区别。中医历史上能够确证的甘草干姜汤处方有五张,除了上述两张甘草干姜汤,本项研究中还选用了后世,包括日本汉方在内的另外三张甘草干姜汤。五张处方的组成与功效主治均不同,具体如下:

    GGT-1:干姜12克 炙甘草6克,出自《伤寒论》,主治阳虚重证

    GGT-2:制干姜12克 炙甘草6克,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肺阳不足

    GGT-3:制干姜9克 炙甘草9克,出自《仁斋直指方》,主治脾不统血

    GGT-4: 制干姜15克 炙甘草6克 生五味子3克,出自唐容川《血证论》,主治脾不统血

    GGT-5:干姜15克 生甘草15克 生花椒9克 附子9克,出自大桥尚因《疝气证治论》,主治疝气和腹泻。

    中药方剂往往是多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此次研究采用HPLC-DAD方法分析其中来自干姜和甘草的八种有效成分:2种姜辣素(6-gingerol,8-gingerol), 1种姜烯酚(6-shogaol), 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5种(liquiritin,liquiritigenin, isoliquiritin, isoliquiritigenin,glycyrrhizic acid),发现5张处方中上述八种有效组份的含量相差较大(555.56-956.33 μg/mL),可见剂量和配伍影响了有效成分的含量,并因此对临床效果产生影响。

    具体分析其中的前三张处方,看到的事实让现有医学理论难以解释:

    1、甘草-干姜配伍中,干姜一味药物炮制的变化,给全方的有效成分带来巨大改变。

    《伤寒论》中的甘草干姜汤(GGT-1)使用未经炮制的干姜,而《金匮要略》中的甘草干姜汤(GGT-2)使用炮制过的干姜,其他因素,包括剂量均相同,但有效成分却相差甚大,因此主治疾病差距甚大。

    2、甘草-干姜配伍中,干姜的加量并未带来有效成分的提高,甘草的减量也未带来有效成分的减少,反而干姜能增加甘草的有效成分。

    《金匮要略》中的甘草干姜汤(GGT-2)与《仁斋直指方》中的甘草干姜汤(GGT-3)仅两味药物剂量不同,而且令人惊讶的是,GGT-3虽然甘草多,但合方后甘草苷、甘草酸反而少。

    这样的结果既“妙不可言”,又“细思极恐”,对医经派信奉的现有中医理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理论必须在实践面前做出修正才能追上实践前进的步伐。

    医案:

    gaoming89:李某,吾之邻居,患夜尿频多,每夜多则14、5次少则7、8次,白天则是一切正常,小便不多,平时身体健壮魁梧,精力旺盛。中西按前列腺、尿路感染、肾虚等医杂治,全无寸效,知吾稍懂中医,求余治。思之再三,甘草干姜汤治遗尿,试书:甘草40g  干姜20g  乌药10g  益智仁10g  金樱子10g 因临近春节,一剂,效否,节后再议。节后再见 云药后夜尿已减至4次,自服2剂诸症全无。

    天空的雨:患者 男 史xx 67岁  1950年10月17日生。反复咳吐痰涎十年余。10年前在工地上工作时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短,准备回家休养。当回到家时,气短明显加重,只能坐在地上,症状也不能缓解,后或躺在或趴着地上,没有意识大约数分钟,冷风吹过才醒过来。总觉得乏力气短。素来形体消瘦,体重只有60-70斤。咳嗽,咳痰清稀,吐清稀痰涎量较多,日夜不休。吃了半年中药调理,坚持锻炼身体。症状缓解。停药后症状加重,小便量多,次数也多,口不干。在南京、上海等各大医院检查肺部无明显异常,治疗无效。于2016年11月24日来院输液治疗咳嗽。因值班时看到患者不停地咳吐清稀痰涎,马上化为清水,1个小时就吐约150ml,说一句话就要吐三到四口。夜间咳吐也不能停止,影响到睡眠,白天不能社交。只能在家中不停咳吐清稀痰涎,苦恼万分。我立刻想到《金匮要略》的虚寒肺痿“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我就向患者推荐甘草干姜汤五付。今日复诊笑道::“这几天是我十年来的睡的最香的觉”。在和他交谈半小时未见他吐痰涎。2016年12月1日

    ......

    芍药甘草汤,成药为 健肝乐

    原文: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伤寒论》(29)

    2.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伤寒论》(30)

    原方: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温再服。

    注:

    东子:芍药治下焦,加速静脉循环,静脉循环障碍者,易青筋凸显,静脉曲张。芍药治肉膶,即肌肉抽动跳动,芍药缓解肌肉痉挛紧张酸痛,四肢酸,治脚挛急,即脚抽筋,干姜治脚冷,芍药干姜为药对,治脚冷而抽筋。凡腹诊腹肌拘挛紧张者,皆可用芍药。加甘草使药效缓释。

    cuijiang999:真武汤与苓桂剂等应用的第二个指证是水气上逆,在脐上部或下部的悸动,但这不等于其它部位的肌肉跳动,一些部位的肌肉跳动则是津液丧失造成的,比如眼皮跳,特别是夜间这种跳动加重,往往要考虑芍药甘草汤来补阴液

    黄煌:今天芜湖的朋友江厚万医师来访,两人大谈临床。他这几年治疗肝病较多,在讲到退黄好药时,我们都提到芍药。大量的赤芍对黄疸不消者常常有惊人的疗效。此经验,我最早是从北京汪承柏先生那里得到的,我曾用多例,效果不错。有位患有胆汁淤积型肝炎肝硬化的女患者,用赤芍白芍甘草,寥寥三味药,竟然使黄疸大退,肝功能好转。江厚万医师也有类似经验,但他用量甚大,达250克!值得重视。

    ......

    大建中汤

    原文: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原方:蜀椒二合,炒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 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复之。

    注:

    东子:腹力软弱,腹冷,腹胀,腹痛,食则痛,空腹进食易痛。花椒可致炎症反应,可致头面生痘,可用黄连拮抗。

    经方循证情报速递:大冢敬节认为大建中汤中的蜀椒对肠道的运动可以起到双重调节作用;布目氏认为山椒的麻痹作用可以抑制肠道运动,而干姜可以兴奋肠道运动。Hayakawa的实验中,山椒可以兴奋兔子的离体空肠的运动,而干姜则有抑制作用。由此来看,大建中汤中的山椒和干姜对于消化道的运动能够起到调节作用。

    【大建中汤的使用目标】

    1、腹痛的有无:本方多用于带有虚证、寒证,阵发性肠蠕动亢进,且有剧烈腹痛者,但亦有完全无腹痛,以里虚证为主要目标者。

    2、肠蠕动亢进的有无:本方多用于阵发性肠蠕动亢进,但亦可用于麻痹性腹泻,麻痹性便秘。可见本方使用指征为肠道蠕动异常症,亢进或麻痹均可。

    3、腹诊特点:A、全腹软弱无力且弛缓,可呈现舟底状,严重时将拳放于腹皮上能陷没,拳离去后陷凹不起。B、肠内易停潴水和气体,故亦有腹形胀满。本病例中腹部CT所见,与矢数氏所述肠内易停留水与气体的描述一致。

    4、舌象特点:有时无舌苔或有厚苔,或干燥或不干燥。

    5、大便特点:大便或秘结或下利皆可。

    医案:

    黄煌:林某,男,86岁,2016年7月16日初诊。脐周痛17个月。2016年春节以来出现每天脐周痛,呈阵发性痛,痛剧时右腹部鼓走包块,痛缓时包块自行消失。于2016年7月入院检查有胃溃疡,肠息肉,经西医治疗腹痛未止。随后服用中药治疗七个月,亦效果不显。病程中伴食纳差,便秘。舌净,脉弱。查体:面黄消瘦,腹部扁平,有脐跳。桂枝10克、肉桂10克、白芍40克、炙甘草10克、川椒5克、党参15克、干姜10克、红枣30克、麦芽糖30克,10剂。7月29日复诊:服药当天腹痛好转,次日腹痛全止,食纳增,大便畅,精神好。原方继服14剂。他女儿说:之前吃了七个月的中药,每剂药一百多,这次配药十天相当于以前一剂药的价格,太便宜了,有点不敢相信,但一吃就好。

          以上是弟子毛科明医生给我整理的一则医案。我清楚地记得,就诊时那位老人白发苍苍,颧骨高高,皮肤苍黄,腹部扁平,舌头暗淡,是典型的桂枝人,而其脐腹部疼痛屡发、呈阵发性,便秘,是小建中汤的特异性方证;腹痛,腹壁见有胃肠形、蠕动波是大建中汤证的特异性方证。方证相应,效果就明显了。

            小建中汤擅治虚劳腹痛,《金匮要略》“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六)并主“妇人腹中痛”。(二十二)《伤寒论》“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100)。后世也验证了小建中汤治腹痛的功效。宋《苏沈良方》说本方“治腹痛如神”。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说本方“治痢不分赤白久新,但腹中大痛者神效”。根据我的体会,用此方者,人要瘦弱,手掌要黄,舌质要暗淡,大便要干结。

          大建中汤也治腹痛,《金匮要略》主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十)。其疼痛闭经剧烈,伴有呕吐及无法进食,而且其中“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的描述非常形象,这是胃肠型和蠕动波的生动描述。这种情况,通常在肠粘连肠梗阻时,特别是腹壁菲薄或松弛的老年人或产妇多见。大建中汤在日本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消化外道手术、胰胆手术前后服用本方,能够防止肠粘连和治疗肠梗阻。

          大小建中汤合方治疗腹痛,我已经取效数例,病人中有的是肠粘连,有的是肠梗阻,也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记得前年治无锡某中年妇女的久腹痛,肠黏连并梗阻多次手术,人瘦弱,我用大小建中汤,疼痛缓解,体重增加。去年治薛性中年男子,腹痛泄泻2年来诊,便前腹痛,腹部能摸到一段胀硬的包块。给予大小建中汤合方10剂,药后痛泻止,睡眠好转,体重增加。这个经验,近来学生梁佑民也有验案。他用治一位70岁的克罗恩病男子,用此方5剂后腹痛明显减轻。

            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用芍药,并加饴糖。大建中汤用蜀椒、干姜、人参,也用饴糖。其汤液甘甜中有辛辣味。病人反映,此方口感好,见效快,能止痛,还能通便、开胃。服用后,腹部微微发热,十分舒服。

    ......

    柏叶汤

    原文: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原方:柏叶 干姜各三两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 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取。

    注:马通汁即马粪汁,可用童便代。

    李斯炽:先父在四川高师工作时,曾闻一工友谈一止鼻衄奇效方,即用干姜烧黑煎水急服,父即笔录之以待验证。一九三一年,先父因探望叔父去中江。叔友孙某,长期患鼻衄,反复发作,经服清热止血药,愈服愈烈,当时突然暴出不止,血色暗黄,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诊得脉细而迟,舌淡而紫,病属垂危,以为气寒血凝,血不循经而妄行,溢出上窍而发之鼻衄重症。因思工友所告之止衄验方,正合此种证型,乃令急煎炮姜炭15克以暖气摄血。服后鼻衄顿减。先父由此而悟及《金匮》所云:“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其方由干姜、艾叶、柏叶组成。此虽为气寒吐血而设,然此类吐衄均为气寒,血出上窍,故可通用。复诊时乃用干姜、艾叶炒黑,以增强温摄之力。

    此症虚寒已极,重点在温,故未用柏叶而加用附片。又仿《千金方》柏叶汤加入阿胶以养血调理,再加红参以补气摄血。服此方数剂后即鼻衄全止,未再复发。后先父以此方活人甚多,皆得力于群众验方之启示。

    ......

    桃花汤

    原文:1.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伤寒论》(306)

    2.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伤寒论》(307)

    3.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方: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未  乾姜一两  粳米 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注:汤成,色红,状如稀粥。

    ......

    甘姜苓术汤,又名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 肾着汤

    原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身七月,大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见《玉函》)

    原方:甘草二两  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 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备急千金要方》及《脉经》均作“腰重如带五千钱 ”

    注:

    东子:此方为甘草干姜汤减甘草倍干姜加白术茯苓。干姜能增加甘草的有效成分,故倍干姜则可减甘草。甘草干姜汤治遗尿,原文小便自利当指遗尿,非指小便如常。

    李洪治:尿频,一般人属于上热下寒者居多,如患者果真如此,此方对尿频一定有效,约五、六剂即可痊愈。余用此方治愈多人。原文不仅恶寒,且有腰重感或冷感。

    治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颈椎)等用葛根汤合腰四味加忍冬藤,视证合甘姜苓术汤或桂枝茯苓丸效果显著。(注意用量)

    此方治老人平日小便失禁,腰腿沉重、冷痛者。

    体质:体胖身重、肌酸肿溏,汗出。渗多不臭,干姜舌(舌质淡或淡红,舌体胖大,舌上有腻苔,苔多白腻,或灰黑腻,或白滑)。

    本方含甘草干姜汤,对以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清稀无味为特征的病。如尿失禁、遗尿、夜尿症、遗精、老年虚弱尿频、带下、腹泻、小儿流涎、过敏性鼻炎等有效。亦可用于湿疹、溃疡、瘘孔等。妊娠浮肿、慢性盆腔炎。

    男女遗尿,至十五岁犹不己者,最为难冶,此方加反鼻(腹蛇霜也),能奏效,宜随证加附子。

    以腰部感受寒湿而冷痛沉重为使用目标。

    医案:

    dazuifang:近读连建伟老的金匮讲稿中的甘姜苓术汤条文讲解时认为该条原文中“腹重如带五千钱”应为“腰重如带五千钱”,并说《备急千金要方》集《脉经》均作“腰重如带五千钱 ”。我在工作中曾见过一例腰痛患者就有“腹重”症状。特有意思,介绍如下:

    患者是一位50多岁的农民,男性,高1米6左右,体型较壮,腹部有些发福隆起,就诊时诉腰痛反复发作20多年了,诊断是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之类的,就诊多家医院、也看了不少医生,用过不少的西药中药,也就只能缓解一下症状,过不久再发,颇显无奈。这次又发作2月余,腰背部酸胀疼痛、板滞不舒,包括肩背胸背也有些胀滞不舒服。患者告知来院就是想配些止痛药的。查见患者腰背部轻压痛,要部活动尚可,舌苔白厚中部稍黄,脉滑。我劝其试服中药试试,经解释后患者表示接受就开了苍术白术各15克 干姜15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30克 薏苡仁30克 狗脊15克  3剂。3天后患者复诊面带喜色,腰背痛明显减轻,特别是腹部轻松,并诉说原来腹部就像装了个球样东西重答答的,且左手颤动明显减轻,原先右膝部外伤后行走不利索现也轻松许多,走路时脚掌踩地面不再”啪啪“作响。我听后恍然大悟,这不是就是金匮条文中的“腹重”症状吗?只是患者的表述不同而已(患者首诊时并未诉说腹重、手抖等症状)。因患者觉肩背胸背仍旧胀滞不舒,原方中加葛根30克、羌活15克,再服3剂。复诊时说腰痛已经不明显,左手颤动轻微已经能够拿碗吃放(原先吃放时因左手抖动而不能拿碗),肩背胸背依旧有些不适,上方再加寄生、川断服用3剂。这次因治疗效果好,按患说法是20年来治疗效果最好的了,就将其患腰痛的堂弟也一并带来就诊。患者堂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复发1周余,服用止痛药后仍有些疼痛,视其身材瘦高,舌苔水滑,舌面两侧有两条粘液状唾液,处以五苓散加薏苡仁、狗脊3剂。复诊时患者两兄弟症状均不太明显,对治疗很满意。继续原方服用7剂。两个月后患者再诊,说因近日给橘树治虫背农药喷雾器致腰痛又发作,但没有以前明显,处以甘姜苓术汤加黄芪、川断、狗脊、寄生、独活,并嘱咐注意休息。半年后听患者女儿说其父亲腰背痛未发作。因未作随访,多年过去了也不知患者如今情况如何,有些遗憾。

    acl114pp:一个女孩痛经十多年啦吃了好多中药西药不见效反而越来越重、去年我给她看、体型单瘦、皮肤细腻偏黄黑、平素乏力喜欢睡觉、月经周期都还正常,月经期第一天少腹冷痛胀、血出不来就越痛,血块黑黏液多,越冷就全部是黏液、没有经血、用暖宝宝就好一点、喝姜汤也可以好些,遇热就舒服,但痛难以解除、脉搏芤大。我想应该是寒凝淤血、给温经汤无效果、艾附暖宫汤无效、附子汤无效、黄芪建中汤无效、琥珀散无效、少腹逐淤汤无效果、当归芍药散无效果、五积散也没效果、结果去医院检查有囊肿、吃阳和汤、桂枝茯苓丸越吃越大、以前也有囊肿自己消失、无奈去医院做微创手术后!痛经依然没有缓解,吃琥珀散无效、参桂鹿茸丸也没效果、吃理中汤也效,这次我给她抵挡乌头桂枝汤、乌头100克,蜜糖200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60克、一付五天的量、五千毫升水熬成两千升、吃一百毫升每次放冰箱里保鲜每天两次、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草10克、干姜20克、茯苓20克、白术10克、五剂与抵挡乌头桂枝汤交替服用,但吃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时候明显舒服,而且不痛经血容易下来、比以前吃什么药都舒服、量比以前也多、血块不多、小腹暖暖的。我想这次我应该用对方了!最近痛经已经不怎么痛了、而且经血明显多了、继续吃药、平素用艾条熏肚脐。只吃啦两个周期中药、而且每个周期也五剂、现在怀孕两个多月啦。

    bobo70625:患者,女,工人。腰痛酸重感多年,阴天下雨时加重,饮食二便正常,舌胖淡苔薄白,脉沉缓。予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原方一两按15克,苍术代白术三剂。三天后复诊,言服药后腹内发热,舒服异常,无明显汗出,小便量无明显增多,现腰部不适感觉已基本消失。要求继续调理颈背部疼痛。 予三剂葛根汤加苓术。

    中西医生:赵姓女患、62岁、住深圳盐田区沙头角、某健康公司客户,2013年12月面诊。诉:长年胃不好,做了胃镜胃息肉手术后,身体“垮了”。浑身难受,胃胀气、嗳气、不思饮食,心烦意乱,腰椎不好、腰痛坐立不安、腰似大磨盘下坠,后背痛、双臂痛,双腿发抖、越紧张越抖,血压曾高过、后又长期低血压,便秘、用手抠大便,尿频,睡眠不好,两肋发张、晨起口苦口干口酸,怕冷、手足冰凉等等。舌稍暗、苔薄,脉弦细。经常服用当地名中医所开中药,似效非效。总之,十分痛苦、时欲自杀(“想跳楼”)。给与柴胡桂枝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均为原方原量)。患者服药感觉挺好(吃了头三副,就有食欲了、手脚也不冰了、大便通畅些等等),强烈要求健康公司安排再见笔者(因是该公司客户,患者不能直接联系外部医生)。二次见面,直接掏出红包感谢。因听说其家境不宽松、女儿患精神病,怜之,断然拒收。二诊针对腿抖等,开出真武汤。后来未再见面、不知其终。

    chenlang:同村伙计“伟人”的一个朋友,两年前因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求助于我,经简单治疗和调整作息后极少复发。前日傍晚时分,又电话求救,近两三个月腰骶部重痛,痛连蛋蛋,对夜生活失去兴趣,经多方治疗时好时发。自以为肾虚,甚是痛苦。问:近日早晨起床腰痛如折,或弯腰难挺。感觉腰很重,痛牵着蛋蛋也作痛,小便清长,口干又不太想喝水。夜尿两三次,大便不太成型。前段时间,橘子一文一斤,日进两斤,食橘后腰部更感不适。

    诊:寒湿腰困。方:肾着汤。药:干姜10白术15茯苓15甘草5.效:一剂腰痛减八分,也不连蛋痛了。瞩:再三剂善后。

    ......

    理中汤(又名理中丸、人参汤)

    原文:1.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386)

    2.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伤寒论》(396)

    3.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82、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383、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384、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391、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原方: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 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注:

    东子:胸上有寒者,舌中偏上部苔白。

    人参汤理中焦,不能治胸痹,治胃中虚冷。人参汤为甘草干姜汤减量甘草加人参白术。

    医案:

    吕医生:女,36,食生冷,油腻,辛辣即可出现腹泻,腹痛。先后做胃镜、肠镜、肝功能检查均正常,多处求医不效,肤白体瘦,舌淡边齿痕,脉缓和!理中汤原方7剂。今日复诊,诸症消失,精神佳,甚喜!在方证相应时尽量用原方!更能看到古人组方智慧。

    读中医经典:患者男,70岁,近20天来腹泻,大便稀,不成形,日作2次。早晚各一次,量多,腹冷,无腹痛,肠鸣音亢进,无腹胀,纳少,无反酸,时嗳气,小便多,手足冷。

    腹诊:舟状腹,腹主动脉搏动明显,腹肌紧张,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肚脐下腹白线处见“正中芯”。处方:附子理中汤,干姜四包(12g)白术2包(20g)红参一包(10g)炙甘草两包(6g)附片一包(3g) 3剂免煎颗粒剂。二诊:腹泻好转,原方继服3剂。师释腹证:理中汤腹证有二:一、软弱无力,有振水音;二、腹壁发硬如板状。此为后者。患者极度衰弱,皮下脂肪缺乏,腹壁如胶合板一样菲薄,这种抵抗是虚性兴奋,不可认错(大塚敬节经验)。若腹部鼓胀而腹肌紧张如板,为实证。其次,肚脐下见“正中芯”,为肾气丸腹证,且患者夜尿多。病人身上出现多个方证并存,有的方证表现急迫,有的表现缓和。先治疗急迫的!

    大雷山:08年10月份我接诊一口腔溃疡患,女,31岁,口腔反复溃疡十七八年,时好时坏,严重时疼的吃饭都很困难,轻的时候仍感到不适,但不是很痛,偶尔康复也是三五天,随后又发作。刻诊:舌质较淡,尚润泽,舌尖部及舌边有红色斑,中心有溃疡面四五处,口腔内和唇内也有同样色泽斑,三四处溃疡,脉象右关略玄紧,方:甘草泻心汤4剂略有效又与4剂感到效果不是很明显,我想也许是久病气血不足吧,方仍甘草泻心汤加黄芪;柴胡;当归;生术;3剂竟无任何效果,反倒觉胃部不适,泛酸,考虑是胃虚寒随给与香砂养胃丸和附子里中汤化裁3剂,当时并没有想到治口溃疡只是治胃,3天后患者复诊告诉我胃好多了,最主要的是口腔溃疡好了近一半不太疼了,我非常惊奇因为在问诊中知她用过养胃丸对胃有效口腔溃疡无效,基本可断定是附子理中汤之效,随后乘胜追击以附子理中丸合甘草泻心汤合方12剂,效果倍增,治愈。直到现在观察仍然无发作。

    ......

    桂枝人参汤

    原文:1.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伤寒论》(163)

    2.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伤寒论》(205)

    原方: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 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七,干姜类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n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