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数学都是我的短板,连带着对数字也很隔膜,比如电话号码只能记住三五个,再多就超出能力范围了,更郁闷的是只要跟钱、跟经济有关的数字我也不够敏感,比如上个月大宗消费支出了多少,前天买的什么日用品单价是多少,这会儿你来问我,抱歉记不清了……就我这样的马大哈没少自责,老在想这挣钱能力不咋滴,咋忘记钱的水平如此高呢?说得好听点这叫视金钱如粪土,实则就是一个呆头鹅。
所以,一向我都说天生缺数字这根筋,由此衍生出的经济学方面也是完全陌生,求学时涉猎的专业也基本跟这个领域不沾边,可生活中又不可能跟经济不打交道吧。
就是在这样的盲人摸象和瞎子点灯中我稀里糊涂地摸索了、碰壁了这么多年。
遇到这本《“错误”的行为》突然就有了“今日听君歌一曲”的清凌凌的知遇之惊喜,再加上路一鸣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这个“数字盲”、经济学“门外汉”都忍不住眼睛一亮:这不是“解渴”的最佳阅读选项么!
先说说书里面最吸引我注意的一个名词“自我控制”吧,这竟然可以解释为啥我们走不出“无志之人常立志”的窠臼,做不了“有志之人立志长”的样板。
为啥独独这个最吸引我呢?因为我就是一个自控力差的人,“无志之人常立志”的人呀。
一向我很鄙视我的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的。这种鄙视其实是很消耗人的精力影响人的情绪拉低做事效率的。先看看书中是怎样用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吧。
作者塞勒发现,这是源于人们的现实偏好,所以自我控制变得非常难。现实偏好会告诉你眼前的利诱对你来说冲击力最大,未来的利诱对你来说冲击力越小。未来越远,冲击力衰减的程度越高。
下面这段话会比较拗口,您别急,多读两遍,慢慢品品,就会恍然大悟之感:
生活中是不是很多被强制的计划行为、还有一些没有强制的计划,不是没能实现就是中途失败。
您知道为嘛?
是因为我们对当下的收益的感受极其强烈,对未来收益的感受逐次递减。随着时间地增加,未来的收益对我们的诱惑力,会迅速下滑,趋近于0。
这就是经济学,准确来说是行为经济学对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出许多看似不可理解行为的解释。
不信您再看看下面的场景,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反正我是屡屡中招,惭愧之至。
这不马上虎年结束啦,兔年在向我们招手了嘛,回望来时路,咱们曾经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读书计划:2022年我要读50本书!现在已经是2022年的12月了,回头一看,我一共读了5本书,那45本毛都没沾!
我们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健身减肥计划:我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减掉10斤的赘肉,让我的身材更加修长、匀称、漂亮,3个月还差10天的时候,我一共减掉了2两赘肉。
看到这里,您不必难堪,不必自责,我跟您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会这样?咋自我控制怎么就这么难呢?
塞勒发现,这是因为人们在心理上对眼前诱惑的反应度要远大于未来远期的诱惑。
未来的事还离得远,谁也没看见,也摸不着,当然诱惑力会小。
未来的期限越远,它对你的诱惑力就越小,它不是随着时间线性增加的,它是随着时间基本上呈指数型增加的。
呵呵,这是不是跟人身上“顾头不顾腚”的劣根性暗然吻合了呢。
在推而广之,如果说10年后要发生一件事,对今天的你来说没什么影响的话,再说个100年后发生的事,哪怕性质、后果更严重,恐怕你也不会太在意,到那会儿都没有你了;
若说明天就要发生件什么事,人们一般会很警觉、很在意;
再紧急点,一会儿就要发生什么事了,人就会特别紧张、特别专注。
这跟“时间四象限法则”里人们容易把紧急不重要的事错当成重要且紧急的来处理,以至于经常陷入忙碌无序中拔不出来非常接近。
所以有人告诉你,现在一定要早睡早起、戒烟限酒、多做运动,这样你未来的生活会非常健康,你会摆脱三高、帕金森诸多老年时期会反映出来的疾病的困扰,但你就是不在意。你知道人家说的道理是对的,但你就是没有抵抗住撸串、抽烟、喝酒、熬夜这些诱惑,因为那个收益(那种痛)对你来说太远了,它对你的诱惑力(威胁性)远不如当下的撸串、抽烟、喝酒、熬夜来得痛快。
所以,很多非理性的行为就在当下发生,因为即便他们会遭致恶果,那也会在很久很久以后。
说句更直白的话,那是因为还不够痛!
所以,人们对健康的在意程度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重,不会像医生、保健专家谆谆教导的那么做。
……
这就是书中给我带来的震撼,原来我们总也管不住自己,是因为眼前效益远大于未来效益。所以我们用在做出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错误”行为,所以我们用会“说着闹人”。
——自我控制能力差的根源:当下的感受、享受和收益感受最强烈,未来的事想不了那么远。
用路一鸣老师的话来说,塞勒的贡献就在于让经济学这个最有力的、社会科学的研究理论,关注到更现实的、更全面的、更真实的人的行为,而不是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
这也是我听读了这本书,对经济学家愈发敬重、佩服的原因,不行,真的得读点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不是为了挣钱,至少让自己不活得至于太稀里糊涂太蒙昧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e51172be6a4f532f.jpg)
书,犹药也,可以医愚。
古之人不余欺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