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程序员
你应该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 北美工作感受

你应该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 北美工作感受

作者: 北美山姆哥和他的小伙伴们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22:09 被阅读0次

    2010 年是我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之前的四年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无限轻松美好的生活,毕业时才为那些虚度的光阴感到一丝遗憾。所以从那一刻起,我便决定将生活转换到 hard 模式。

    之后一年半,我从运营专员被提升到北区销售区域经理。记得第一次站在北京银泰中心 50 层高的办公室俯瞰半个京城时,那种壮观的景象深深震撼了我。刚进大学时,学长告诉我们,他们见过的最牛的学长现在能挣数十万年薪,几乎每周都在不同城市飞来飞去,出差住的酒店必定是五星的万豪和希尔顿。想不到自己也能步入他们的行列。不过,我告诉自己,精彩的生活才刚翻开序幕而已。

    北京办公室附近夜景

    当时正是福特计划大规模向中国市场推出新车型前夕,在区域经理的职位上更能明显感受到压力和兴奋的双重煎熬。一方面由于两年没有新车型上市来推动销售,每个月的目标完成起来都很艰难。另一方面,又要和经销商合作,做好新车型上市前资金、人员、培训、设施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要确保经销商和我们公司目标和策略的一致性,以及平衡同地域不同经销商的合作和竞争。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相关 KPI,如:新增客流、试驾率、成交率等。总之,做区域经理有些像玩《足球经理》,不直接控制场上比赛的选手,但是需要通过策略来尽力控制整个局势的走向。

    第一位新福克斯车主

    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半,偶然中听到了奥巴马在他的连任演讲中提及的那些词语「自由」、「伟大」、「责任」,以及看到了苹果早期的一则视频广告《Think Different》,它们深深震撼了我。我一直都痛恨循规蹈矩,而这些事情更让我燃起了对崇尚自由的美国的无限向往。另外,大学毕业后那几年正是新一波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之时:微信,网购以及 iPhone4 的推出和乔布斯本人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都让我着迷不已。因此便下定决心要到美国读硕士,于是开始边工作边准备 TOEFL 和 GRE。就这样,在自己本来就很满的日程中塞进了号称世界上最难的考试之一的 GRE,我把生活变成了 hard+ 模式。准备考试的两个月基本是靠红牛和 Espresso 撑过来的。幸运的是很快通过了这些考试,便开始申请学校。自己本来希望能读上 CS 专业,但是由于自己背景几乎和 CS 毫不挂钩,所以只能妥协申请了商学院下的 MI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

    乔布斯

    由于国内信息有限,我从最后拿到的录取中根据大学总排名选择了佛罗里达大学的 MIS 专业。听到我辞职的消息后,朋友不解的问我为什么要放弃不错的工作和前途,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要是在美国混不好怎么办?由于当时正在热映电影《中国合伙人》,我便回答说如果混不好,我就买张机票,一路听着《光阴的故事》飞回来。

    2013 年八月在佛罗里达烈日炎炎的夏季度过了开学的兴奋期,慢慢有些失望的发现课程内容和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虽然,每门课程从名称上听起来都挺有技术含量,但是实际讲授的内容却非常简单。作为本科学渣的我,稍微学习下,就能在每节课上当同学们都回答不出问题时,第一个答上来。在这里我基本感觉不到竞争的压力。不知道这样下去两年中学到的知识能给我带来什么成长。另外,一想到每学期要花费十万元左右,却只有这一点收获更是心有不甘。所以,与其在这里浪费两年并且花完所有的积蓄,还不如转到一个更符合我预期的学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更确定自己喜欢编程,不过遗憾的是凭着自己现在的背景,转专业到 CS 仍然有些牵强。经过一番调查,我发现罗格斯的商学院可以自由的选修计算机学院的课程,于是便申请转学,在 2013 年年底顺利转入了罗格斯大学。

    佛罗里达认识的好友在我离开之前开着他的船带我去海钓

    在罗格斯大学,为了节省费用,我用一年时间上完了一年半的课程。并且在第一学期结束的暑假拿到了纽瓦克市政府的没有工资的实习(自己还需要支付每天 20 刀的路费)。同年秋季,在投了无数的简历都没有音讯后,Priceline 给了我唯一的一次面试机会,然后我一击即中,幸运的拿到了 Offer。

    Priceline 第一天入职感受

    2015 年初,带着无比的兴奋,我开始了美国的第一份职业。但是,不幸的是遇到了一个小气的印度主管,作为新人,我对公司使用的所有技术都挺陌生,当问主管这些问题时,他每次都很含糊的回答我,记得他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You will know」。同时,也不幸的遇到了一个不负责的印度经理,他一个月几乎都不和我说几句话,来关心下新人的成长和工作的进展。还遇到了组里只会吹牛却完全不会写代码的白人哥们,经理招他进来可能就是因为他很能说。当然,我们经理也完全不懂代码,也可能在招聘的时候被他忽悠了。尽管如此,幸运的是,公司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前辈,他们不吝赐教,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另外,在这样的团队也不是自己不成长的原因和借口,所以我一直都在有计划的学习知识。抽中 H1B 后,公司可以直接办理绿卡,不过这也意味着还要在这里呆4、5年时间,所以我果断的放弃了这个机会。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半。

    印度妹子 Anjana 算是组里唯一的好友

    在 2016 年七月,我觉得自己在技术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便开始了新一轮面试,由于有了 Priceline 的工作经验,以及一亩三分地上小伙伴们的热心内推,这一次求职过程异常顺利,几乎所有我喜欢的公司都愿意给我面试机会。我按照顺序,先后面了 Google, Bloomburg, LinkedIn 以及 schdule 了剩下的不少公司。Google 因为没有经验遗憾的挂在了 onsite,顺利的拿到了后两家公司的 Offer。由于和 LinkeIn 的 hiring manger 一见面便很投缘,以及职位和 package 都不错,所以推掉了后面所有的面试,在 2016 年十月加入了 FLGA 之一的 LinkedIn。

    LinkedIn 纽约办公室在帝国大厦里

    加入 LinkedIn 后,是我职业和视野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以前,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和努力取得过一点成就,让我误以为自己比较厉害,在任何一个新领域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做的不错。到 LinkedIn 后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厉害和有趣的人,刚进公司时,我喜欢通过网站看同事们的背景,在纽约办公室的 80 多位工程师中有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一流名校毕业:哈佛、MIT、加州理工、清华、北大、中科大。过一小段时间后我又发现即使那些不是出身名校的同事也大都很厉害。现在,需要和不认识的同事打交道时,我一般都只看下他来自哪个组和 title,而毕业的学校却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们组里的同事都是 multitask 的高手,我发现之前看到的那些所谓「高效工作法」中提到高效的前提是「集中注意力做当前的一件事」对他们根本不适用。当我在为看懂代码绞尽脑汁时,他们参加各种会议,在 Slack 上各个 Channel 聊不同话题,review 别人代码,回邮件,自己写代码,这些不同的事情都能同时有条不紊的进行。有次开会我正好和同组一个小哥坐的很近,近距离观察到他就是这样工作的,同时他在那个会议上还能够在关键时间插上几句话。当时看他的 workflow 就像高手弹钢琴一样,只能用「行云流水」四个字来形容。

    组里偶尔有人加班到夜里一两点,第二天也任然会神清气爽的来工作,没有觉得第二天应该晚点来 makeup 下前一天加班的时间。同时,大家在享受生活上也一点没落下,公司一年一共四、五周的假期,他们会全世界旅行。而我第一年几乎所有假期就只能默默在家里加班学习。和他们共事,偶尔会感觉很沮丧,有段时间觉得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认真做事,但是过了挺长时间却还跟不上别人节奏,但是情绪过了,又觉得很喜欢这种感觉。就这样一直 push 自己,不知不觉快两年便过去了。在第一年年终考核的时候,幸运的拿到了「exceed expectations」的考评。回头一看,觉得在 LinkedIn 这两年过得无比充实。

    后记一:Priceline 那个小气的主管在我们组里工作了一年左右跳槽去了一家 Startup,他看到当时我的技术已经挺有长进,便试着让我和他一起跳槽,许诺给我各种优惠的条件,但被我拒绝了。虽然当时我也挺想去纽约工作,而且待遇确实不错,但是因为觉得他们做得东西并不靠谱,而且主管之前在我的成长也没有多少帮助。不负责的印度经理的老大因为公司政治斗争被 fire 掉了,靠山倒了,他也只能无赖离职。不过,就这样一个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管,经常迟到和提前下班的人,也能在一个公司混十几年。福报享尽,但愿四十多岁重新求职的他在职场上还有竞争力。

    后记二:小气主管加入的 Startup 一年后倒闭了,爱吹牛的白人哥们如今还留在 Priceline,但是他的组被解散了,组里其他同事或跳槽或换岗都有不错的前途,听说他现在仍然还一个人写着谁也不会去用的代码。

    重庆、北京、纽约。这八年奔波在三个风格迥异的城市,做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工作,但是相同的是一直都在督促自己不停的成长。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一直为它努力着。而你,如果有足够的努力和勇气,也能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图片来源:

    - 北京夜景: Photo by Raj Eiamworakul on Unsplash

    - Think Different: 

      http://ronschellenberg.com/thinking-different-with-steve-jobs/

    - LinkedIn 纽约办公室在帝国大厦里: Photo by Joshua Newton on Unsplas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应该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样子 - 北美工作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on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