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亲

作者: 王静波风中传来口哨声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22:26 被阅读0次

摄影 王中奇

    小时候在泗里河我就知道,女儿出嫁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这隆重体现为婚礼的程序繁复,鼓乐热闹,酒席丰盛,体现为嫁妆的络绎不绝和红色艳丽,体现为送亲队伍的庞大和送亲人穿着体面和容颜漂亮,当然也体现为娘家人端腔作势及相应的备受礼遇了。凡是外人看得见的地方,都要热闹、喜庆、富裕、美满。只是新嫂嫂离开娘家时总会哭,旁人看着也会眼发涩。在这欢闹的气氛里,新嫂嫂的嘤嘤哭泣是不舍,是担忧,是不情愿,或者只是一个仪式?搞不清,但这哭泣确实使得送亲很有必要。让娘家年轻力壮的男人,能言会道的女人送新嫂嫂去婆家,让新嫂嫂知道,尽管出嫁了,娘家人仍站在她的后面,爱护着她,也让婆家人知道新嫂嫂在娘家很尊贵,很得宠,婆家可不要亏待她,若有亏待是有后果的。

    但凡有锣鼓唢呐声响,送亲的队伍在河的这边或者河的那边远远走来,又缓缓走去,我们都要看热闹。看走路的新郎官,坐轿的新嫂嫂及送亲的男女,还要数一数那一担一担飘着红绸带的娘家打发的箱笼和叠在箱笼上的一床床五颜六色的被窝铺盖。即使是不认识的送亲队伍也能给一路的观众增添不少的快乐。看送亲的热闹,我们一般是和翁妈(奶奶)一起,因为她对送亲的规矩懂得多,也常认识那新嫂嫂新郎官的家族,能说出不少道道,做出各式点评。

    昨天,表妹在亲戚群里发了一张她浏阳爷爷奶奶的照片,我八十多岁的爸爸说他年轻时见过这两位爷爷奶奶,他们对人很好。原来50多年前小姑嫁到浏阳,是爸爸送的亲。那真是一次特别的送亲。这样的送亲,我那特别懂送亲含义和规矩,特别在意体面,特别疼爱儿女的翁妈当时是该是一种什么滋味啊!

    小姑是翁妈的小女儿,做姑娘时是泗里河远近有名的美女,估计在整个桃江县也是不多见的漂亮。桃花江是美人窝,小姑是标准的桃花江女儿。当一名年轻英俊的湖南医学院大学生,浏阳小伙子,以省医疗指导小组成员的身份来到桃江县人民医院时,看到护士小王那白皙的脸庞,漆黑的双眸,巧笑倩兮的神色,一段姻缘就搭上了线,他就成了我的小姑父。翁妈肯定想到过小姑不会像大姑二姑那样就嫁到泗里河,她是飞出去的凤凰自然不会再飞回来,谁想到她竟然飞那么远。浏阳啊!从桃江泗里河到浏阳的那个山村要走多少天。500多里路,先走路90里到桃江县城,从桃江坐船到益阳,再从益阳坐船到长沙,到了长沙才有汽车到株洲,到了株洲后,再走路到浏阳。那是送亲队伍不可能企及的远处,那亲家也只能是永远不能见面的九州之外的想象。

    小姑嫁到浏阳,一定是与姑父之间爆发了非常浓烈的爱情,浓烈到双方迷失了距离与方向,“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奴去也,莫牵连”。如何不牵连!我的翁妈该流了多少泪。女儿为什么一定得嫁给这个年轻人,燃烧的爱情是个什么神灵,想清这个问题可能费了翁妈不少的脑筋。更费脑筋的是如何吹吹打打将小女儿隆重体面地送到遥远的浏阳婆家呢?我的翁妈定然是一筹莫展,无可奈何。

    我爸爸当时与小姑父一样是在长沙上学的大学生,他成了唯一可能送亲的人。小姑结婚是在62年春节前,正放寒假,我爸爸不回泗里河,直接从长沙出发送亲。送亲的爸爸、迎亲的新郎官小姑父、嫁人的新嫂嫂小姑三人一起去浏阳。爸爸穿的棉衣,是进高中时翁妈亲手缝的,穿了五、六年了。哪想到在去浏阳的车上,不知被什么利器在后背刮破一个洞,白色棉花露出来,很是现眼。把棉花塞进去,车上左摇右晃,过一会棉花又露出来。那棉花露出来还不老实,有几丝还要随车飘摇。又不敢把飘着的棉花抽出来,一抽就会越抽越多。还好,他们离开株洲车站时天已经黑了,路上遇到来接他们的人看不出爸爸的窘迫。那人也看不见我爸的模样,我爸穿着棉袄,戴着眼镜,个子不高,还杵着一根棍子(天太黑,看不清路)。那人以为送亲的是个老人家,就坚持让我爸爸坐上鸡公车(独轮车)。按说鸡公车不方便载人,是推土推石头用的,小姑的婆家是不是以为多少会有点嫁妆呢?路途遥远,有嫁妆也不可能手拿肩扛过去呀。我爸说是他坐了鸡公车,但我觉得他会不会记错,应该是新娘坐才对呀。

    第二天,小姑的家婆找件衣服换下我爸的棉袄,把棉袄后背的破洞补好,棉花又缝进衣服里了。看着给自己缝补衣服的小姑家婆,送亲的二十多岁的大学生,觉得这家人好善良好淳朴。结婚仪式上,我爸棉衣上总算是没有破绽了,但一双新人拜见娘家人时,他又窘迫了。面对深深作揖的一对新人,他不能像其他人那样拿出红包给他们,他根本就不知道要准备红包,也没有塞红包的钱,手头也没有别的礼物可以送。好在他口才好,可以说出很多吉利的好话。

    没有嫁妆,没有吹吹打打的送亲队伍,只有一个穿着旧衣服的瘦弱的大学生送亲,小姑父家这样娶媳妇可能在当地也是奇事吧。不过这嫁来的姑娘如此漂亮可爱,知书达理,这送亲的大学生哥哥温文尔雅,口吐莲花,可以想见那遥远的泗里河的亲家也是很好的人家,有这样的亲家,在浏阳也应该很有面子,这面子可能是乡下多么宏大的送亲架势也比不过的。

    送亲的青年感念妹妹婆家的善良,也看出那里不比泗里河更富裕。结婚酒席并不十分丰盛,在各家吃的年饭也能看出日子难过。年年有余,年饭上必须有鱼才吉利。但除了一家年饭上有真的鱼吃,其他家年饭端上的都是木鱼,能看不能吃的用木头雕的鱼。一条大木鱼横卧在饭桌中央的碗碟里,表达着对来年美景的期盼,也显示出当下日子的困顿。但爸爸在浏阳的日子过得很滋润,一个寒假在浏阳,餐餐吃白米饭,餐餐有年猪肉吃。那可是三年暂时困难时期刚过去的年份,不是送亲的贵客,怎么会有如此的待遇。

    结婚仪式结束了,年也过完了,我爸想回家。按习俗,送亲的男客是要当天回转的,送亲的女客也只能睡一晚做两天客。我爸送亲都在小姑婆家做了10多天客了,每天好吃好喝,很是过意不去。但小姑父家留客厉害,我爸挣脱身,又被拖回去。估计姑父家担心小姑一个人在那里人生地不熟,有亲哥哥在身边会开心很多。我爸也心疼妹妹,不想留她一个人在那里,于是就继续住下了。一直到学校开学,送亲的才和新郎官、新嫂嫂一起回长沙。新郎官和我爸继续在长沙上大学,新嫂嫂回桃江医院继续工作。

    等到暑假,送亲的爸爸才回到泗里河,翁妈才得听送亲的儿子描述送亲、婚礼的每个细节。估计爸爸不会说那棉袄飘絮和没有红包送的窘迫,也不会说那席面上的木鱼。会说亲家母的缝补衣服,会说亲家兄弟的热情留客,会说一对新人的幸福美满,会说餐餐吃的白米饭和年猪肉。只是,翁妈肯定还是会抹眼泪的,她还是会担忧,远嫁的宝贝小女儿就这样被斯文瘦弱的儿子一个人送亲过去,那远处的婆家以后会不会善待女儿,女儿会不会心安有依靠。

  小姑父大学毕业后去广州部队当了军医,小姑随军,后来一起调回长沙。姑父在省科委退休,小姑在一家大型国企退休。他们一辈子相亲相爱,并且对嗲嗲翁妈特别好。

2020.5.12

相关文章

  • 送亲

    上周六,保定涞源县城,外甥女佳佳的婚礼隆重而新奇。我和老公作为娘家舅舅与舅妈,与姐姐姐夫一起去送亲,体验了十里不同...

  • 送亲

    一大早起来,把果儿的衣服穿了, 就急着和老公出门了。 去送亲,抢红包。 哈哈,果不其然抢了好多。 尤其是一个人在新...

  • 送亲

    窗外阳光倾洒,车内音乐缓缓。 送亲的队伍拉得很长很长。 一直以为结婚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就像爱情一样。那时候我固执地...

  • 送亲

    今天我的邻居家的姐姐结婚,我和妈妈去送她,做啦好久的车才到,到了以后是在一个幼儿园吃的饭,里面有许多玩物,有滑梯,...

  • 送亲

    送亲

  • 送亲

    一周前,收到老同学的消息——话说的很委婉,大意就是叫我们去参加她的婚礼。 于是,匆匆忙忙的准备就开始了,从网上下单...

  • 送亲

    老公第一个中秋没有回家,因为中秋后两天妹妹就要嫁人了,让老公去送亲。据说闺女回来见到妈妈美的不得了,蹦来蹦去,我呢...

  • 送亲

    今天她结婚,我请假, 开了一天一夜的车到她家附近, 迎亲的车队来了, 她穿婚纱真好看,跟我想象中的一样,像个小公主...

  • 送亲

    送亲 嘻嘻,心情嗨皮!✌️✌️ 昨天对友说,你出嫁那天,我送你。 友回我一句:我自己有爸! 我太难了!!

  • 送亲

    摄影 王中奇 小时候在泗里河我就知道,女儿出嫁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这隆重体现为婚礼的程序繁复,鼓乐热闹,酒席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送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ra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