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到宋朝人的吃喝
我想讨论一下汪曾祺先生在《岁朝清供》中使用的拟人形象。
《葡萄月令》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
“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
“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夏天》
“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荷花》
“过个把星期,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过几天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说:「我开了。」”
让人感到有趣的是,不论是葡萄,栀子花,还是荷花,它们的拟人形象都非常相似,简直可以说是同一个人。一个卯着一口气儿奋力的成长,同时毫无顾忌的大口吸取着营养,最后又大大方方的享受生活的人。
换句更容易理解的话说,这个人有目标,有方法,能努力,能知足。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往往有了目标,也不明确,瞻前顾后,有时做到一半又觉得自己走错了路,想要更改,沉没成本又太高,最后又怕两头空。甚至有时好不容易完成了目标才发现原来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明确了目标,又难找到方法,自己制订的方法,不知道管不管用。别人已经成功的方法,又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更别提几乎所有的方法都是众说纷纭,成功的人说失败者八成是偷工减料了,失败的人说成功者那是幸存者偏差。制定的方法太困难,做不到就相当于白费。制定的方法太简单,哎,那还不好,可哪有那么好的事。自己都免不了一边尝试一边怀疑。
找到了方法,又很难说服自己一心一意去努力。想要相信成功者必须付出努力,可身边有太多人一边走着捷径一边摇头慨叹你死脑筋,一身蛮力使错地方,问题的关窍根本不在那里,不甘被其他人智力碾压的你开始寻找究竟有没有更加根源性的解决办法。想要相信只要用对方法,成功其实比你想像得更容易时,又会转回上一段,重新进入方法选择关卡,最终你经常兜兜转转,荒废了时间,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当初没有死脑筋的去努力,就算时间长,费劲大,好歹也能踏踏实实走向成功。
当你努力了,也成功了,又总是难以真正的享受它。如此努力得来的东西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就算想要你也不一定就此满足。但最可怕的是,就算你满足,大家也不一定认为你应该满足,你怎么能就此满足呢?虽然你已经达到了原有的目标,但同龄人都还在继续超越自我呢,不怕别人家的孩子比你聪明,怕的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做人真难呐。若能像葡萄,栀子花,荷花那样该多好呀。
也许在汪曾祺先生的眼中,我们就是因为这样,才从一藤葡萄变成人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