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苦苦工作了四十年,然后想休息,但当他们最终休息时,他们都不知道怎么休息了,然后便死去。说心里话,我觉得我偷懒比工作对人类的事业贡献更大:必须有不工作的勇气。 ——埃里克·侯麦
我在一个传统的家庭长大,父母和周围的亲人都是传统的职业,老师,公务员,律师,我家里甚至没有什么从商的人。而从商对我而言,思路上会有更多的自由。因此,我被教导考名校,找稳定的工作。然而,世事并未如我的父母所愿。我从小到大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好孩子,虽然我在学校时功课很好。在一个211本科学校毕业后,我并没有去选择考研也没有出国留学,甚至没有立即工作。我是学院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毕业后去向不定的人。但我还是对顶着学院和老师和家庭的种种压力,选择了gap一年。我先是在大理旅居一个多月,又拿到欧洲签证去了好几个国家游玩。虽然在中国社会中并没有这样的习俗,但我觉得内心需要去放松,我便去了。我需要那么一个时间段,没有目标,不属于任何人任何群体,只是去认清自己。这是多少年来我们的社会环境无法给予我们的。如果缺少了这些,我怕我会再次迷迷糊糊地选错人生的方向,经历一次次成年人的崩溃。
在真正的选择之前,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自己的勇气。一直以来,虽然选择了比较传统的法学专业,但我却好奇艺术家是如何生存的。那种靠着创造力来引导的生活,那种完全陌生的生活方式,完全的吸引着我。大学毕业,就要在城市里自己的工位上忙碌一生,加班,同事之间勾心斗角,给老板的决策错误解盘重复工作,再在拥挤的地铁中回到郊区的出租房。接着结婚生子,面临家庭的责任,亲子的教育带来种种烦恼。等到中年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一位在医院工作的叔叔得了肺癌,所幸还能挽救。于是一辈子赚的钱又都回到了医院里。人人想要按部就班的生活,可是这安稳的背后,是心灵的麻木。如果得病真的是这么不可控,我们人类对此只能哀悼不幸的命运和渴望科技的进步,我倒觉得,这一切悲剧只是工业社会的副产品而已。站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就会被卷入洪流之中。而现在大热的教育培训行业,难道不是教育焦虑的体现吗?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垃圾信息裹挟着我们,多少人在为了宣传这些虚假的信息而忙碌着,变得身心压抑失衡,直到最终得病,结束一生。又有多少人在得病后才深刻反思自己的选择?
如果时间倒流,该如何选择呢?我会选择只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我会让我的身心保持和谐,我可以摒弃所谓的高档化妆品和奢侈品,而为自己买新鲜的食物,省得每天点外卖来为地球制造更多的垃圾。低碳,环保,低欲,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是我向往的。
为什么不工作?因为当你的工作不能为自己带来成长,不能为他人带来真正的价值反而助长着这个社会的混乱,对虚假的宣传缄默不言并且视为不得不的时候,这种行为已经在为不好的东西注入能量了。正如开篇所言,偷懒真是比工作给人类的贡献更大吧,就算在没有更合适的选择时,也会坚定地拒绝。与此同时,探索自己的爱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遇见神奇的人并且和他们探讨生活新的可能性,就是我目前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