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感觉沉甸甸的。
疫情之下,我们经历了很多。
话题太大,就聊聊百姓生活。
场景一:五一去理发店理发与老板娘对话
问:封城期间在哪地度过的?
答:就在自己的小家里,一家三口。
问:感觉怎么样?
答:感觉非常好。这么多年终于过了一把人的日子。除了不赚钱,其他都非常好。
平日里都是起早贪晚,理发店都是工作到很晚才收工,节假日也舍不得歇业休息,吃饭也不及时,都是抽空吃,赶上顾客多少吃一顿饭也是常有的,更不用说及时吃饭了。疫情封城管控居家隔离,这下好,光明正大的关门休息,一家人在一起按时按点吃饭睡觉,真正过了一把正常人的日子。
真的是蛮开心的,只要不考虑赚钱的问题,这样的日子还真不错,这里可以脑补一下老板娘开心的表情。
场景二:古筝老师玄音老师
由于疫情所有线下课转为线上,原本不会使用任何直播软件的她学会了钉钉、腾讯等直播方式。
更为开心的是,线上上课省下很多路途的时间,本来两个小时的课,车程来去至少两个小时。
她把省下来的大把时间,报课,报了一个三个月的魔鬼训练课,两个月下来,琴技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她目前的程度想要提升比较困难的,一是课程排的满,二是没有那么多时间集中练琴,这下好了,上课练琴两不误,堪称完美。
场景三:某品牌餐饮公司(饭店)
我有幸听到这个公司总经理在疫情期间做的线上分享,很受启发。
疫情期间,在所有餐饮饭店闭店的情况下,他们重新调整思路,做起了饭店点餐外卖。
这是一家开门迎客的大饭店,闭店只能歇业,店员放假居家隔离,但他们没有躺平等待,而是开启新思路。
用外卖送货的方式继续营业,疫情期间民生供应还是有通行政策的。
她说,如果没有疫情,平日里的营业额好的时候大概有3万多,疫情期间每天营业额都有2万多,带着伙伴们一起努力,起码保证了员工疫情期间基本工资没问题。
真心为他们点赞,这家饭店的名字叫:松原印象。就在我的家乡,去年元旦聚会我们就在他们饭店聚的,服务一流,环境一流。
聚会合照还制作了视频留念疫情期间真的可以好好把时间利用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读自己一直想读没读的书,把安静的生活充实起来。
再说说我自己,疫情期间我都做了些啥呢 ,就看下我的时间表吧:
读书3小时
个案4小时(线上的机动安排)
运动1小时(以打太极拳为主)
禅坐1小时
写作1小时
做课2小时
画画1小时
每周一次制香
每周一篇文章
每周一曼陀罗
每周一做视频
每周一次直播
周五机动调整休息
这个是我最近更新的时间表,其中有个别项尚未启动,比如直播和视频,不过接下来都会陆续启动。
疫情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调整了经典读诵,线下带孩子们读经转为线上,同步乐之学堂经典读诵。
同时我自己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读诵:四书全部启动,其中学庸论语已经完成百遍读诵,目前主读《孟子》,同时读《易经》。
目标是三年之内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老庄:《老子》《庄子》内篇
两经:《诗经》《易经》
以上内容完成百遍读诵,三年以后开始解经。
以上经典读诵部分是疫情促成的,之前也读经,但跟的是乐之学堂(我在学堂是领读老师)孩子们的进度,孩子读什么我读什么,没有计划,这次疫情居家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有详细的读经计划,而且自我约束,在网上自己打卡读经。
另外在疫情期间,过极简的生活。生活消耗降至最低,锻炼身体并读书。还有写作也是本次疫情开启的,自我觉得收获还蛮多的。
疫情期间网络也会大量充斥负面新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做不了太多,只能做好自己,只能去改变能改变的自己。
停止抱怨,在灾难面前,保持正向,再苦再难也好过乌克兰战争中的难民吧?我们还有一个家可以居,难民流离失所,他们的明天又在哪里?
珍惜当下,看大环境,看大方向,至少我们安全,我们有安眠之所。
不愿意安于当下嫌弃这嫌弃那,身在福中不知福也没办法,多少物质能填满精神的坑洞呢?
疫情是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我们除了面对还有反思:
第一,我们势必是要做出一些改变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第二,我们为什么会遇见这样的灾难,灾难的真相是什么。
关于反思部分今天不聊,换个时间再聊,我的文章随意随性,诚愿能带给您力量与启迪,感谢关注。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