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还没有读完,书中已经被我做了很多的批注。作者通过与神对话的形式探讨了“宗教”和“哲学”的问题,若要细聊每个问题,都可以写成一篇长文。现在我探讨一下书中讨论“关系”时所提到的观点。
神说:“无论何时,都要关注自己是谁,在做什么事,拥有什么东西,而不是别人过得怎么样。你必须尊重你的感受,因为尊重你的感受意味着尊重你自己”。这让我想到之前在《心路》中读到的观点:“修行的本质是私,但是个大私,大私到极点就是大公,二者已经没有区别了”。
在处理与伴侣的关系中,我们常常会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会努力变成伴侣所期望的样子。我们会把这种改变当成付出,当作个人的牺牲,这也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但是以这种方式处理关系,容易在热恋期之后出现问题。因为你为了满足对方的期望,一定会克制自己,压抑自己,长久下去,会积攒很多的愤怒和怨恨。所以,神告诉我们,要把一段关系维持长久,需要的是坦诚相待,需要时刻觉察自己的感受。只有倾听内心的感受,把自己理顺了,才能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双方才能共同理顺这段关系。
这种看似“自私”的观点并不符合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大家都在推崇在关系中的彼此照顾,彼此奉献。和朋友聊到关系的话题,他们也会说希望找到一个能照顾自己的人。我之前也心存此观点,但现在慢慢开始明白:在一段关系中,持续的快乐感受不是来自于“奉献”和“照顾”这些行为,而是你真心感觉应该和对方在一起。《得意忘形》播客中也讲到了类似的观点:感觉每天和伴侣(对的那个人)呆在一起,感觉什么都是对的。
这个观点同样可以去讨论和家人的关系。《心路》中有讲到:“不管父母慈不慈,我只问自己孝不孝,因为孝是提升我自己的,父母不慈是他们的因果,与我是两回事,我们不在一个道上”。这也是由己及人,尊重个人感受的另一种表述。你愿意去尽孝的前提并不是家人和世俗对你的要求,而是自己想明白了因果律,通过尽孝这一行为来照顾内心的感受。
虽然我现在写了文章来表述这个观点,但是道理还不是我的,我只是停留在理解的阶段。《与神对话》中一直讲到:“你对某件事物的经验和感受代表着你对该事物的实际和本能认识"。归根到底还是建议我们在事上练。只有通过实践论证和修正的观点,才真正是自己的。
�&Vu���+��
网友评论